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2.1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的文献分析 | 第10-13页 |
1.2.2 J曲线效应的文献分析 | 第13-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8页 |
1.4 创新 | 第18-19页 |
第2章 中美贸易“J曲线效应”的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2.1 汇率的认识与分类 | 第19-20页 |
2.2 汇率对贸易收支的传导机制(升值为例) | 第20-21页 |
2.2.1 机制一:升值引起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化 | 第20页 |
2.2.2 机制二:升值引起总价格水平的变化 | 第20页 |
2.2.3 机制三:升值会引起国民实际收入变化 | 第20-21页 |
2.2.4 机制四:升值会引起国内支出的转移 | 第21页 |
2.3 影响汇率传递效果的因素 | 第21-22页 |
2.3.1 汇率制度 | 第21页 |
2.3.2 汇率波动频率与稳定性 | 第21-22页 |
2.3.3 汇率的不完全传递 | 第22页 |
2.4 弹性分析法 | 第22-28页 |
2.4.1 马歇尔—勒纳条件 | 第22-23页 |
2.4.2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推广 | 第23-24页 |
2.4.3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转换 | 第24-26页 |
2.4.4 J曲线效应 | 第26-28页 |
第3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与中美贸易失衡分析 | 第28-45页 |
3.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 | 第28-34页 |
3.1.1 建国至1994年“汇改”期间人民币汇率调整浮动情况 | 第28-29页 |
3.1.2 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小幅升值期(1994-1997) | 第29-30页 |
3.1.3 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稳定波动期(1997-2005) | 第30-31页 |
3.1.4 参考一篮子货币、更有弹性的浮动汇率时期(2005-2016) | 第31-33页 |
3.1.5“811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汇率新时期(2016 至今) | 第33-34页 |
3.2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测度与趋势分析 | 第34-39页 |
3.2.1 汇率波动的特征 | 第34-35页 |
3.2.2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实证检验 | 第35-38页 |
3.2.3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未来趋势 | 第38-39页 |
3.3 中美双边贸易的历史、特征及可能的失衡成因分析 | 第39-45页 |
3.3.1 中美双边贸易的历史分析 | 第40页 |
3.3.2 中美两国经济对双边贸易依赖程度分析 | 第40-42页 |
3.3.3 中美贸易失衡的统计差异分析 | 第42-43页 |
3.3.4 除汇率因素外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可能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第4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5-56页 |
4.1 建立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进出口需求模型 | 第45-46页 |
4.2 变量数据的选取与说明 | 第46-47页 |
4.3 2005 至2008年中美贸易不存在“倒J曲线效应” | 第47-50页 |
4.3.1 变量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47页 |
4.3.2 出口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47-49页 |
4.3.3 进口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49页 |
4.3.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4 2008 至2015年中美贸易存在微弱的“倒J曲线效应” | 第50-56页 |
4.4.1 变量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50页 |
4.4.2 出口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50-52页 |
4.4.3 进口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 | 第52-54页 |
4.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5.1 结论 | 第56页 |
5.2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 第56-57页 |
5.3 促进中美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