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20世纪初喜仁龙对北京城市与建筑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缘起第8页
    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1 对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意义第8-9页
        1.2.2 对北京建筑遗产保护的意义第9页
        1.2.3 历史文档的编目与利用第9页
    1.3 研究对象第9-10页
    1.4 相关研究现状第10-12页
        1.4.1 对20世纪初来华考察的西方学者的研究第10-11页
        1.4.2 对喜仁龙的既有研究第11-12页
    1.5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1 文献档案分析第12页
        1.5.2 实地调研考察第12页
        1.5.3 比较研究第12页
        1.5.4 图片信息整合与梳理第12-13页
    1.6 论文框架第13页
    1.7 创新点第13-15页
        1.7.1 以著作为线索研究作者的学术历程及理论观点第13页
        1.7.2 以今昔对比的方式展现百年间城市及建筑环境的变迁第13-14页
        1.7.3 用信息整合的方式对历史档案重新编目第14-15页
第2章 喜仁龙的学术贡献梳理第15-25页
    2.1 喜仁龙(Osvald·Siren)生平简介第15-19页
    2.2 喜仁龙的出版物第19-22页
    2.3 国内外学者对喜仁龙的评价第22-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喜仁龙在中国的建筑考察第25-34页
    3.1 来中国的缘由第25-26页
    3.2 五次中国之行及在中国的考察重点第26-28页
    3.3 喜仁龙在北京的建筑活动足迹第28-31页
    3.4 喜仁龙的考察及记录方式分析第31-34页
第4章 喜仁龙著作中对中国建筑的研究第34-41页
    4.1 城市观第34-35页
    4.2 建筑观第35-37页
    4.3 园林观第37-40页
    4.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喜仁龙著作中的北京建筑分类比较研究第41-58页
    5.1 城墙和城门第41-46页
        5.1.1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中对城墙与城门的考察第41-42页
        5.1.2 历史照片与现状的比较第42-46页
    5.2 宫殿第46-49页
        5.2.1 《中国皇城写真全集》中对紫禁城宫殿的考察第46页
        5.2.2 历史照片与现状的比较第46-49页
    5.3 园林第49-55页
        5.3.1 《中国皇城写真全集》中对园林的考察第49页
        5.3.2 历史照片与现状的比较第49-54页
        5.3.3 《中国园林》中对园林的考察第54-55页
    5.4 王府第55-56页
        5.4.1 《中国皇城写真全集》中对王府的考察第55页
        5.4.2 历史照片与现状的比较第55-56页
    5.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6章 喜仁龙对中国建筑的贡献及影响第58-61页
    6.1 从西方艺术与历史的角度解读中国建筑第58-59页
        6.1.1 向西方国家系统的传播与介绍中国建筑第58页
        6.1.2 用西方美学的观点评价中国建筑第58-59页
    6.2 对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贡献及影响第59-60页
        6.2.1 提供真实的历史档案信息第59-60页
        6.2.2 开启了中国建筑研究方法的思考第60页
    6.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7章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第64-82页
    附录1: 喜仁龙绘制的永定门城楼测绘图及永定门景象第64页
    附录2: 喜仁龙所拍摄的德胜门周围景象第64-65页
    附录3: 喜仁龙所拍摄的正阳门关帝庙景象第65页
    附录4: 喜仁龙所拍摄的西直门瓮城及街道景象第65-66页
    附录5: 北京城门城墙今昔比较汇总表(图表来源:根据实地调研自绘)第66-71页
    附录6: 紫禁城今昔比较汇总表(图表来源:根据实地调研自绘)第71-82页
致谢第82-83页
后记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园艺博览会展览建筑形态地景化设计研究--以2019北京世园会国际馆设计为例
下一篇:北京居住型四合院及胡同微改造研究--以前门草厂地区改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