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20-41页 |
1.1 选题缘起和研究背景 | 第20-27页 |
1.1.1 选题缘起 | 第20-23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23-27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1.3 研究问题 | 第29-30页 |
1.4 概念界定与研究边界 | 第30-33页 |
1.4.1 概念界定 | 第30-32页 |
1.4.2 研究边界 | 第32-33页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33-39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33-3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1.5.3 研究设计 | 第36-39页 |
1.6 论文结构与主要章节 | 第39-4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41-75页 |
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41-63页 |
2.1.1 国外关于角色冲突的研究 | 第41-57页 |
2.1.2 国外关于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研究 | 第57-60页 |
2.1.3 国外关于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研究 | 第60-62页 |
2.1.4 国外文献研究总结和评述 | 第62-63页 |
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63-74页 |
2.2.1 国内关于角色冲突的研究 | 第63-67页 |
2.2.2 国内关于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研究 | 第67-71页 |
2.2.3 国内关于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研究 | 第71-73页 |
2.2.4 国内文献研究总结和评述 | 第73-7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75-87页 |
3.1 符号互动论与角色理论 | 第75-79页 |
3.1.1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 | 第75-76页 |
3.1.2 角色理论及其相关概念 | 第76-78页 |
3.1.3 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 | 第78-79页 |
3.2 角色冲突理论 | 第79-82页 |
3.2.1 角色丛与角色冲突 | 第79页 |
3.2.2 角色理论视角下的角色冲突 | 第79-80页 |
3.2.3 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角色冲突 | 第80-81页 |
3.2.4 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 | 第81-82页 |
3.3 大学教师发展理论 | 第82-85页 |
3.3.1 大学教师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脉络 | 第82-83页 |
3.3.2 大学教师发展的概念和理论模型 | 第83-85页 |
3.3.3 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 | 第8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四章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影响因素的模型建构与研究假设 | 第87-100页 |
4.1 模型构建 | 第87-97页 |
4.1.1 角色冲突的结构 | 第87-89页 |
4.1.2 组织环境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89-92页 |
4.1.3 人际互动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92-95页 |
4.1.4 个体特征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95-97页 |
4.2 研究框架与理论模型 | 第97-99页 |
4.3 研究假设 | 第9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五章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100-132页 |
5.1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及其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 | 第100-123页 |
5.1.1 预测调查问卷的形成 | 第100-107页 |
5.1.2 预测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107-112页 |
5.1.3 问卷调查的具体过程 | 第112-114页 |
5.1.4 正式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114-122页 |
5.1.5 具体统计方法的使用 | 第122-123页 |
5.2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 第123-130页 |
5.2.1 质性研究的目的与思路 | 第123-124页 |
5.2.2 质性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24页 |
5.2.3 访谈提纲与问题的设计 | 第124-126页 |
5.2.4 访谈对象的选择和确定 | 第126-127页 |
5.2.5 访谈资料的收集与初步整理 | 第127-128页 |
5.2.6 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128-129页 |
5.2.7 研究效度与道德伦理 | 第129-13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六章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现状分析 | 第132-154页 |
6.1 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整体状况分析 | 第132-133页 |
6.1.1 变量的正态性检验 | 第132页 |
6.1.2 角色冲突的描述性统计 | 第132-133页 |
6.2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群体差异 | 第133-142页 |
6.2.1 组织属性变量的差异比较 | 第133-136页 |
6.2.2 个人属性变量的差异比较 | 第136-142页 |
6.3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现状的质性分析 | 第142-153页 |
6.3.1 角色冲突的类型及其表现 | 第144-150页 |
6.3.2 角色冲突的群体差异 | 第150-15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53-154页 |
第七章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影响因素分析 | 第154-176页 |
7.1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第154-159页 |
7.1.1 模型设定与研究假设 | 第154页 |
7.1.2 多元回归分析变量说明 | 第154-155页 |
7.1.3 角色冲突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155-159页 |
7.2 角色冲突影响因素中介模型的构建和检验 | 第159-167页 |
7.2.1 角色冲突影响因素中介模型的构建 | 第159-161页 |
7.2.2 角色冲突模型的检验和结果分析 | 第161-167页 |
7.3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影响因素的质性分析 | 第167-175页 |
7.3.1 临床教师个体特征因素的影响 | 第168-170页 |
7.3.2 人际互动因素的影响 | 第170-171页 |
7.3.3 组织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171-175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75-176页 |
第八章 讨论与思考 | 第176-196页 |
8.1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整体状况和群体差异 | 第176-183页 |
8.1.1 临床教师存在三种类型中等偏上程度的角色冲突 | 第176-179页 |
8.1.2 角色冲突在个人和组织属性上呈现群体差异 | 第179-183页 |
8.2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因素 | 第183-194页 |
8.2.1 组织环境因素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 | 第183-187页 |
8.2.2 人际互动因素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 | 第187-190页 |
8.2.3 教师信念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 | 第190-192页 |
8.2.4 工作负担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 | 第192-194页 |
8.3 本章小结 | 第194-196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96-222页 |
9.1 研究结论 | 第196-199页 |
9.1.1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结构为期望型、超载型和适应型 | 第196-197页 |
9.1.2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整体水平较高,呈现出群体差异 | 第197-198页 |
9.1.3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受组织环境、人际互动、个体特征因素的影响 | 第198-199页 |
9.2 对策建议:如何缓解临床教师的角色冲突 | 第199-209页 |
9.2.1 加强组织环境层面的制度建设与教学促进 | 第200-204页 |
9.2.2 促进人际互动层面的领导支持与同事支持 | 第204-206页 |
9.2.3 增强教师个体层面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发展 | 第206-209页 |
9.3 对策建议:如何促进临床教师的发展 | 第209-218页 |
9.3.1 重视临床教师教学发展的文化建设,加强校院的协同合作 | 第210-212页 |
9.3.2 提升临床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学实践反思 | 第212-213页 |
9.3.3 遵循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发展策略 | 第213-214页 |
9.3.4 设计教学发展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对临床教师时空需求 | 第214-216页 |
9.3.5 构建临床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促进教学发展行为的创生 | 第216-218页 |
9.4 研究的贡献、局限和后续研究展望 | 第218-222页 |
9.4.1 本研究的贡献 | 第218-219页 |
9.4.2 本研究的局限 | 第219-220页 |
9.4.3 后续研究展望 | 第220-2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237页 |
附录 | 第237-243页 |
附录A: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237-241页 |
附录B: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访谈提纲 | 第241-242页 |
附录C:博士学位攻读期间的学习经历 | 第242-243页 |
致谢 | 第243-2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