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5-17页 |
引言 | 第17-1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9-45页 |
1.1 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现状 | 第19-26页 |
1.1.1 影像学引导的肿瘤消融 | 第19-21页 |
1.1.2 TACE | 第21-23页 |
1.1.3 放射治疗 | 第23-24页 |
1.1.4 系统治疗 | 第24-26页 |
1.2 聚合物纳米颗粒(NP)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第26-39页 |
1.2.1 聚合物NP的分类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第27-30页 |
1.2.2 聚合物NP的肿瘤靶向输送 | 第30-35页 |
1.2.3. 肿瘤环境响应型聚合物NP | 第35-39页 |
1.3 聚合物NP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 第39-45页 |
1.3.1 临床前研究 | 第39-42页 |
1.3.2 临床实验 | 第42-45页 |
第2章 pH敏感的mPEG-b-PGA/EPI的制备、表征及细胞内传输 | 第45-6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2.1.1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46-47页 |
2.1.2 主要试剂及缓冲液 | 第4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7-52页 |
2.2.1 L-谷氨酸苄酯-N-羧酸酐(BLG-NCA)的合成 | 第47-48页 |
2.2.2 末端氨基聚乙二醚单甲醚(m PEG-NH2)的合成 | 第48页 |
2.2.3 m PEG-b-PGA的合成 | 第48-49页 |
2.2.4 m PEG-b-PGA/EPI的制备及载药率(DLC)、载药效率(DLE)的测定 | 第49-50页 |
2.2.5 m PEG-b-PGA及m PEG-b-PGA/EPI的表征 | 第50页 |
2.2.6 EPI体外释放实验 | 第50页 |
2.2.7 细胞培养 | 第50-51页 |
2.2.8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试 | 第51页 |
2.2.9 流式细胞仪(FSM)检测 | 第51页 |
2.2.10 MTT法检测细胞毒性 | 第51-52页 |
2.2.11 统计学分析 | 第52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52-58页 |
2.3.1 m PEG-b-PGA的表征 | 第52-54页 |
2.3.2 m PEG-b-PGA/EPI的表征及体外释放 | 第54-55页 |
2.3.3 EPI的细胞内释放 | 第55-57页 |
2.3.4 m PEG-b-PGA的安全性及m PEG-b-PGA/EPI的细胞毒性 | 第57-58页 |
2.4 讨论 | 第58-60页 |
2.5 小结 | 第60-61页 |
第3章 mPEG-b-PGA/EPI的毒理分析及组织分布 | 第61-73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62页 |
3.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62页 |
3.1.3 主要试剂及缓冲液 | 第62-6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63-65页 |
3.2.1 组织相容性溶血 | 第63页 |
3.2.2 最大耐受量(MTD)实验 | 第63-64页 |
3.2.3 小鼠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64页 |
3.2.4 体内药物分布检测 | 第64-65页 |
3.2.5 统计学分析 | 第65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65-70页 |
3.3.1 组织相容性溶血分析 | 第65-66页 |
3.3.2 MTD分析 | 第66-68页 |
3.3.3 EPI的体内分布分析 | 第68-70页 |
3.4 讨论 | 第70-71页 |
3.5 小结 | 第71-73页 |
第4章 mPEG-b-PGA/EPI的体内抗肝癌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第73-87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73-74页 |
4.1.1 实验动物 | 第73-74页 |
4.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74页 |
4.1.3 主要试剂及缓冲液 | 第7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74-77页 |
4.2.1 小鼠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74页 |
4.2.2 体内抗肿瘤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 第74-75页 |
4.2.3 组织病理学检测 | 第75-76页 |
4.2.4 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原位凋亡 | 第76页 |
4.2.5 免疫荧光检测 | 第76-77页 |
4.2.6 统计学分析 | 第7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77-83页 |
4.3.1 体内抗肝癌疗效观察 | 第77-78页 |
4.3.2 组织学检测 | 第78-81页 |
4.3.3 体重监测 | 第81页 |
4.3.4 脏器指数 | 第81-82页 |
4.3.5 脏器病理学检测 | 第82-83页 |
4.4 讨论 | 第83-86页 |
4.5 小结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1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