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4-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40页 |
1.1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 医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传递、释放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1.3 铂类抗癌药物概述 | 第19-22页 |
1.3.1 顺铂和反铂的结构 | 第19页 |
1.3.2 顺铂抗癌谱 | 第19-20页 |
1.3.3 顺铂的毒副作用 | 第20-21页 |
1.3.4 顺铂耐药性及耐药机制 | 第21-22页 |
1.4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技术在医药领域应用 | 第22-27页 |
1.4.1 静电纺丝纳米技术介绍 | 第22-23页 |
1.4.2 用于静电纺丝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 第23-25页 |
1.4.3 纳米纤维材料的主要应用 | 第25-26页 |
1.4.4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26-27页 |
1.5 宫颈癌化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27-35页 |
1.5.1 耐药的分类及定义 | 第27-28页 |
1.5.2 宫颈癌常用化疗药物 | 第28-29页 |
1.5.3 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 第29-35页 |
1.6 阴道给药系统概述 | 第35-38页 |
1.6.1 阴道的结构与生理特点 | 第35页 |
1.6.2 药物在阴道内吸收的影响因素 | 第35-37页 |
1.6.3 阴道给药系统的主要剂型 | 第37-38页 |
1.7 本课题立题依据 | 第38-40页 |
第2章 担载顺铂的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与特性测试 | 第40-52页 |
2.1 材料和仪器 | 第40-41页 |
2.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0页 |
2.1.2 主要仪器和材料 | 第40-4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2.2.1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可生物降解的顺铂纳米纤维毡 | 第41页 |
2.2.2 纤维的表面形貌表征 | 第41-42页 |
2.2.3 接触角 | 第42页 |
2.2.4 体外溶胀和体外溶蚀 | 第42页 |
2.2.5 粘附性实验和药物释放行为研究 | 第42-43页 |
2.3 结果 | 第43-48页 |
2.3.1 扫描电镜结果 | 第43-44页 |
2.3.2 纤维的溶胀和溶蚀性能 | 第44-45页 |
2.3.3 接触角 | 第45-46页 |
2.3.4 纤维材料的粘附和体外释放特性 | 第46-48页 |
2.4 讨论 | 第48-50页 |
2.5 小结 | 第50-52页 |
第3章 鼠U14宫颈癌模型的建立和体内生物分布测试 | 第52-64页 |
3.1 材料和仪器 | 第52-53页 |
3.1.1 实验细胞、动物与试剂 | 第52页 |
3.1.2 主要仪器和材料 | 第52-5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3.2.1 鼠U14宫颈癌细胞的复苏 | 第53页 |
3.2.2 鼠U14宫颈癌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3.2.3 小鼠阴道内药物保留的测量 | 第54页 |
3.2.4 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的测试 | 第54-55页 |
3.3 结果 | 第55-61页 |
3.3.1 鼠U14宫颈癌模型的建立 | 第55页 |
3.3.2 纤维毡在小鼠阴道内的停留 | 第55-56页 |
3.3.3 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的测试 | 第56-61页 |
3.4 讨论 | 第61-63页 |
3.5 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载药纳米纤维的宫颈局部抗肿瘤作用研究 | 第64-70页 |
4.1 实验材料、仪器和溶液 | 第64页 |
4.1.1 实验动物 | 第64页 |
4.1.2 仪器与材料 | 第6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4.3 结果 | 第65-67页 |
4.4 讨论 | 第67-69页 |
4.5 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结论和创新点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页 |
5.2 创新点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