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核电发展的优势和现状 | 第10-12页 |
1.1.2 核电厂潜在风险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地震风险分析综述 | 第13-16页 |
1.2.2 核电厂地震概率风险评价发展 | 第16-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核电厂地震灾变系统和风险评价流程 | 第22-32页 |
2.1 压水堆核电厂 | 第22-28页 |
2.1.1 核岛的主要系统和设备 | 第23-25页 |
2.1.2 常规岛主要系统 | 第25-27页 |
2.1.3 核电厂配套设施 | 第27页 |
2.1.4 核电设备抗震鉴定 | 第27-28页 |
2.2 核电厂地震复杂灾变系统 | 第28页 |
2.3 核电厂地震概率风险评价流程 | 第28-32页 |
2.3.1 地震危险性分析 | 第28-29页 |
2.3.2 地震易损性评价 | 第29-30页 |
2.3.3 事件序列分析概述 | 第30页 |
2.3.4 核电厂地震灾变系统与风险评价流程对应关系 | 第30-32页 |
3 基于事件树的核电厂地震事件序列建模 | 第32-46页 |
3.1 电厂安全功能确定 | 第32-34页 |
3.1.1 电厂安全功能分组 | 第32-33页 |
3.1.2 审查级地震时安全功能要求 | 第33-34页 |
3.2 系统确定 | 第34-36页 |
3.2.1 一线系统和保障系统概述 | 第34页 |
3.2.2 磨石3号机组系统确定实例 | 第34-36页 |
3.3 始发事件确定 | 第36-39页 |
3.3.1 始发事件确定的意义和基本类别 | 第36-37页 |
3.3.2 瞬态事件 | 第37-38页 |
3.3.3 失水事故 | 第38-39页 |
3.3.4 安全壳完整性丧失事故 | 第39页 |
3.4 事件树模型的建立 | 第39-45页 |
3.4.1 事件树概述 | 第39-41页 |
3.4.2 事件树建立-以Zion核电厂大破口失水事故为例 | 第41-44页 |
3.4.3 事件树修正和简化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基于故障树的核电厂系统分析 | 第46-78页 |
4.1 故障树概述 | 第46-49页 |
4.1.1 故障树相关概念和符号表示 | 第46-47页 |
4.1.2 故障树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47-49页 |
4.2 核电厂地震风险评价中故障树特点 | 第49-50页 |
4.2.1 不同层次的故障树 | 第49-50页 |
4.2.2 地震作用 | 第50页 |
4.2.3 地震分析故障树附加因素 | 第50页 |
4.3 故障树分析技术研究 | 第50-65页 |
4.3.1 故障树预处理 | 第51-56页 |
4.3.2 基于二元决策图的静态子树分析 | 第56-61页 |
4.3.3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动态子树分析 | 第61-65页 |
4.4 故障树建立和分析-以压力水箱系统为例 | 第65-71页 |
4.4.1 系统介绍 | 第65-66页 |
4.4.2 故障树建立 | 第66-69页 |
4.4.3 故障树分析 | 第69-71页 |
4.5 故障树-事件树结合研究 | 第71-77页 |
4.5.1 故障树与事件树的区别和联系 | 第71页 |
4.5.2 不含共享事件系统的故障树-事件树结合方法 | 第71-72页 |
4.5.3 含共享事件静态系统的故障树-事件树结合方法 | 第72-73页 |
4.5.4 含共享事件动态系统的故障树-事件树结合方法 | 第73-76页 |
4.5.5 综合地震因素的故障树和事件树结合 | 第76-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A 主要符号的意义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