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金属有机骨架的定义 | 第9页 |
1.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分类 | 第9-11页 |
1.3.1 含N杂环类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 | 第10页 |
1.3.2 含羧基配体(O)的金属有机骨架 | 第10页 |
1.3.3 含其他类型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 | 第10-11页 |
1.4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设计策略 | 第11-13页 |
1.4.1 设计新颖的配体 | 第11-12页 |
1.4.2 次级结构单元(Second Build Units) | 第12页 |
1.4.3 柱支撑策略pillaring strategy | 第12页 |
1.4.4 模板合成策略 | 第12-13页 |
1.5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3-15页 |
1.5.1 溶剂挥发法 | 第13页 |
1.5.2 扩散法 | 第13-14页 |
1.5.3 水热(溶剂热)法 | 第14页 |
1.5.4 微波法和离子液体热法 | 第14页 |
1.5.5 其他合成方法 | 第14-15页 |
1.6 影响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因素 | 第15页 |
1.7 金属有机骨架的简单拓扑表达 | 第15-17页 |
1.7.1 拓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及表达 | 第15-16页 |
1.7.2 常见的拓扑表达方式 | 第16页 |
1.7.3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拓扑类型 | 第16-17页 |
1.8 金属有机骨架的性能及应用 | 第17-19页 |
1.8.1 气体储存和分离材料 | 第17-18页 |
1.8.2 发光材料 | 第18页 |
1.8.3 半导体材料 | 第18-19页 |
1.8.4 生物成像和药物运输 | 第19页 |
1.9 本论文的选题及研究思想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一个3D六重穿插的ThSi_2拓扑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荧光性质 | 第21-28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2.1.1 试剂和测试 | 第22页 |
2.1.2 Cd(C_(33)H_(27)O_9)(C_3H_7NO)(C_2H_8N)·0.5H_20(1)的合成 | 第22页 |
2.1.3 晶体结构测试 | 第22-24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4-27页 |
2.2.1 晶体结构描述 | 第24-25页 |
2.2.2 化合物1的X-ray射线粉末衍射及其热稳定性 | 第25-26页 |
2.2.3 化合物1的荧光性质 | 第26-27页 |
2.3 结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柔性羧酸配体的三个2D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荧光性质 | 第28-42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3.1.1 试剂和测试 | 第28-29页 |
3.1.2 化合物2-4的合成 | 第29-30页 |
3.1.2.1 [Cd(C_(33)H_(28)O_9)(H_2O)_2]·(C_3H_7NO)(2)的合成 | 第29页 |
3.1.2.2 [Cd_2(C_(33)H_(27)O_9))_2Na_2(H_2O)_7](3)的合成 | 第29页 |
3.1.2.3 [Cd(C_(33)H_(27)O_9]·(C_2H_8N)·(H_2O)(4)的合成 | 第29-30页 |
3.1.3 晶体结构测试 | 第30-3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3.2.1 化合物2-4的合成 | 第32页 |
3.2.2 晶体结构描述 | 第32-37页 |
3.2.2.1 [Cd(C_(33)H_(28)O_9)(H_2O)_2]·(C_3H_7NO)(2)的晶体结构 | 第32-34页 |
3.2.2.2 [Cd_2(C_(33)H_(27)O_9)_2Na_2(H_2O)_7](3)的晶体结构 | 第34-36页 |
3.2.2.3 [Cd(C_(33)H_(27)O_9)]·(C_2H_8N)·(H_2O)(4)的晶体结构 | 第36-37页 |
3.2.3 合物2-4的X-射线粉末衍射及其热稳定性 | 第37-40页 |
3.2.4 化合物2-4的荧光性质 | 第40页 |
3.3 结论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基于八面体笼的3D Bcu-x拓扑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荧光性质 | 第42-58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4.1.1 试剂和测试 | 第42-43页 |
4.1.2 化合物5-6的合成 | 第43页 |
4.1.2.1 [Cd_3(C_9H_3O_3)_4Na_6(H_2O)_(10)]·2H_20(5)的合成 | 第43页 |
4.1.2.2 [Cd_3(C_9H_3O_3)_3Na_3(H_2O)_8](6)的合成 | 第43页 |
4.1.3 晶体结构测试 | 第43-4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7页 |
4.2.1 晶体结构描述 | 第45-49页 |
4.2.1.1 [Cd_3(C_9H_3O_3)_4Na_6(H_2O)_(10)](5)的晶体结构 | 第45-47页 |
4.2.1.2 [Cd_3(C_9H_3O_3)_4Na_6(H_2O)_8](6)的晶体结构 | 第47-49页 |
4.2.2 化合物5-6的X-ray射线粉末衍射及其热稳定性 | 第49-50页 |
4.2.3 化合物5-6的荧光性质 | 第50-51页 |
4.2.5 化合物5的气体吸附性质 | 第51-52页 |
4.2.6 温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7 时间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8 浓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9 方法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10 溶剂的影响 | 第56页 |
4.2.11 阴离子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 结论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基于刚性羧酸配体的四个3D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荧光性质 | 第58-75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8-62页 |
5.1.1 试剂和测试 | 第58页 |
5.1.2 化合物7-10的合成 | 第58-59页 |
5.1.2.1 [Cd_3(C_9H_3O_6)_3(NH_4)_3]·(H_2O)_5(7)的合成 | 第58-59页 |
5.1.2.2 [Cd(C_9H_3O_6)]·(C_3H_7NO)(C_2NH_8)(H_20)_3(8)的合成 | 第59页 |
5.1.2.3 Cd_2(C_9H_3O_6)_2K_2(H_2O)_4(9)的合成 | 第59页 |
5.1.2.4 [Cd_3(C_9H_3O_6)_3(Rb)_5Br_2](10)的合成 | 第59页 |
5.1.3 晶体结构测试 | 第59-62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2-73页 |
5.2.1 化合物7-10的合成 | 第62页 |
5.2.2 晶体结构描述 | 第62-69页 |
5.2.2.1 [Cd_3(C_9H_3O_6)_3]·(NH_4)_3·(H_2O)_5(7)的晶体结构 | 第62-64页 |
5.2.2.2 [Cd(C_9H_3O_6))(H_2O)_3]·(C_2NH_8)(C_3H_7NO)(8)的晶体结构 | 第64-65页 |
5.2.2.3 Cd_2(C_9H_3O_6)_2K_2(H_2O)_4(9)的晶体结构 | 第65-67页 |
5.2.2.4 Cd_3(C_9H_3O_6)_3Rb_3Br_5(10)的晶体结构 | 第67-69页 |
5.2.3 合物7-10的X-射线粉末衍射及其热稳定性 | 第69-73页 |
5.2.4 化合物7-9的荧光性质 | 第73页 |
5.3 结论 | 第73-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