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模拟及旋涂/静电喷雾法制备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专用术语注释表第13-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3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8页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发展历史第18-19页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机理第19-26页
        1.3.1 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过程第19-22页
        1.3.2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第22-25页
        1.3.3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性能表征第25-26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26-30页
        1.4.1 活性材料第27页
        1.4.2 界面修饰与器件结构第27-28页
        1.4.3 理论模拟与器件优化设计第28-29页
        1.4.4 器件制备与静电喷雾法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第29-30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工作第30-33页
第二章 材料以及器件制备和测试表征第33-47页
    2.1 材料第33-36页
        2.1.1 给体材料第33-34页
        2.1.2 受体材料第34-35页
        2.1.3 界面修饰材料第35-36页
    2.2 器件制备第36-42页
        2.2.1 基片制备与清洗第36-37页
        2.2.2 基片预处理第37页
        2.2.3 旋涂第37-38页
        2.2.4 静电喷雾第38-41页
        2.2.5 真空蒸镀第41-42页
    2.3 器件测试与表征第42-46页
        2.3.1 电流–电压(J–V)特性测量第42-43页
        2.3.2 IPCE 测量第43页
        2.3.3 吸收光谱的测量第43-44页
        2.3.4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44页
        2.3.5 X 射线衍射(XRD)第44-45页
        2.3.6 薄膜厚度的测量第45页
        2.3.7 光学显微镜(OM)第45-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理论模型及其数值解法第47-65页
    3.1 理论模型第47-54页
        3.1.1 光学模型第47-50页
        3.1.2 电学模型第50-54页
    3.2 数值解法第54-64页
        3.2.1 方程的离散化第54-57页
        3.2.2 泊松方程和扩散–漂移方程求解第57-64页
    3.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模拟与双层异质结器件的结构优化第65-87页
    4.1 研究背景第65-66页
    4.2 器件模拟第66-73页
        4.2.1 光学模拟第66-69页
        4.2.2 电学模拟第69-73页
    4.3 双层异质结器件的结构优化第73-86页
        4.3.1 器件结构第73-74页
        4.3.2 活性材料的光吸收特性及模拟方法第74-75页
        4.3.3 实验方法第75页
        4.3.4 结果与讨论第75-86页
            (1)干涉峰值位置第75-78页
            (2)阴极缓冲层厚度的影响第78-81页
            (3)电磁场分布第81-82页
            (4)JSC模拟计算第82-84页
            (5)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第84-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新型阴极缓冲层对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第87-94页
    5.1 研究背景第87页
    5.2 实验方法第87-8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8-93页
        5.3.1 Zn4O(AID)6层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第88-90页
        5.3.2 能级分析第90-91页
        5.3.3 等效电路分析第91-92页
        5.3.4 光学模拟第92-93页
    5.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静电喷雾法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及溶剂体系的优化与比较第94-109页
    6.1 静电喷雾法制备有机薄膜的工艺条件探索第94-98页
        6.1.1 溶液导电性第94-96页
        6.1.2 溶液浓度第96-97页
        6.1.3 喷嘴到基板之间距离第97页
        6.1.4 流量第97-98页
    6.2 器件制备实验方法第98-99页
    6.3 溶剂体系的优化与比较第99-107页
        6.3.1 溶剂体系的优化第99-101页
        6.3.2 静电喷雾法制备的活性层形貌分析第101-103页
        6.3.3 衍射谱和光谱分析第103-105页
        6.3.4 静电喷雾法制备的 OSC 器件 J–V 特性第105-106页
        6.3.5 静电喷雾法制备的 OSC 器件与旋涂法制备的 OSC 器件稳定性比较第106-107页
    6.4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七章 静电喷雾参数对活性层形貌和器件性能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第109-129页
    7.1 研究背景第109-110页
    7.2 实验方法第110-111页
    7.3 蒸发过程的 Damkh ler 参数第111-112页
    7.4 结果与讨论第112-121页
        7.4.1 静电喷雾过程中 Damkh ler 参数的调节第112-114页
        7.4.2 Damkh ler 参数对薄膜形貌的影响第114-115页
        7.4.3 Damkh ler 参数对薄膜光吸收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第115-118页
        7.4.4 Damkh ler 参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第118-121页
        7.4.5 对于 Damkh ler 参数的补充说明第121页
    7.5 静电喷雾法制备的活性层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第121-123页
    7.6 静电喷雾法制备复杂结构的活性层及器件性能第123-127页
        7.6.1 多层结构的活性层及器件第123-126页
        7.6.2 梯度浓度的活性层结构第126-127页
    7.7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29-132页
    8.1 本论文总结第129-130页
    8.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5页
附录1 程序清单第145-156页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156-157页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157-158页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58-159页
致谢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染料敏化电池光阳极制备及器件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