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近红外及拉曼光谱技术的毛竹化学成分和细胞结构研究

致谢第7-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目录第14-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0页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进展第17-2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7-18页
        1.1.2 国内外研究进展概况第18-22页
    1.2 近红外光谱技术概论第22-25页
        1.2.1 近红外光谱数据的预处理第23-24页
        1.2.2 近红外光谱波长的选择第24-25页
        1.2.3 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建立第25页
    1.3 拉曼光谱技术概论第25-28页
        1.3.1 拉曼光谱原理第25-26页
        1.3.2 拉曼光谱发展及应用第26-27页
        1.3.3 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第27页
        1.3.4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第27-28页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8-29页
    1.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30-46页
    2.1 材料和设备第30-33页
        2.1.1 毛竹材料和准备第30-33页
    2.2 毛竹化学成分含量的测量第33-35页
        2.2.1 试剂、材料和设备第33页
        2.2.2 测量方法第33-35页
    2.3 近红外光谱采集第35页
    2.4 拉曼光谱采集第35-36页
    2.5 标准品第36页
    2.6 数据处理第36-45页
        2.6.1 方差分析第37-38页
        2.6.2 光谱数据预处理第38-40页
        2.6.3 特征波长提取方法第40-42页
        2.6.4 校正模型建模方法第42-44页
        2.6.5 定量模型评价标准第44-45页
    2.8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毛竹化学成分含量随产地、竹龄和部位的变化第46-71页
    3.1 半纤维素含量随产地、竹龄和部位的变化第46-54页
        3.1.1 产地对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第47-49页
        3.1.2 年份对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第49-52页
        3.1.3 部位对半纤维含量的影响第52-54页
    3.2 纤维素含量随产地、竹龄和部位的变化第54-61页
        3.2.1 产地对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第55-57页
        3.2.2 年份对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第57-59页
        3.2.3 部位对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第59-61页
    3.3 木质素含量随产地、竹龄和部位的变化第61-69页
        3.3.1 产地对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第62-64页
        3.3.2 年份对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第64-67页
        3.3.3 部位对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第67-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四章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毛竹化学成分快速测量技术第71-86页
    4.1 毛竹半纤维素含量的快速检测研究第71-76页
        4.1.1 毛竹半纤维素含量的统计分析第71页
        4.1.2 光谱预处理及PLS比较第71-74页
        4.1.3 毛竹半纤维素的近红外光谱特征波长提取第74页
        4.1.4 毛竹半纤维SPA-PLS、SPA-MLR和SPA-LS-SVM模型的建立第74-76页
    4.2 毛竹纤维素含量的快速检测研究第76-80页
        4.2.1 毛竹纤维素含量的统计分析第76-77页
        4.2.2 光谱预处理及PLS比较第77-78页
        4.2.3 毛竹纤维素的近红外光谱特征波长提取第78-79页
        4.2.4 毛竹纤维素SPA-PLS、SPA-MLR和SPA-LS-SVM模型的建立第79-80页
    4.3 毛竹木质素含量的快速检测研究第80-84页
        4.3.1 毛竹木质素含量的统计分析第80-81页
        4.3.2 光谱预处理及PLS比较第81-82页
        4.3.3 毛竹木质素的近红外光谱特征波长提取第82页
        4.3.4 毛竹木质素SPA-PLS、SPA-MLR和SPA-LS-SVM模型的建立第82-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五章 基于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的毛竹细胞结构和化学成分分析第86-94页
    5.1 背景信号的消除和拉曼光谱的分析第86-87页
        5.1.1 背景信号的消除第86页
        5.1.2 毛竹细胞拉曼光谱指纹特征峰分析第86-87页
    5.2 定量区分模型第87-90页
        5.2.1 偏最小二乘定量区分模型第87-89页
        5.2.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89-90页
    5.3 毛竹化学成分的拉曼光谱成像分析第90-93页
        5.3.1 小波变换第90-91页
        5.3.2 拉曼化学成像第91-93页
    5.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94-97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94-95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95-96页
    6.3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2页
作者简介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荷叶生物碱单体的分离纯化及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作用的构效关系研究
下一篇:原料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模型的建立及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