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一、 绪论 | 第10-18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 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 1. 国外关于邻避冲突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2. 国内关于邻避冲突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二、 邻避冲突的内涵及相关概念概述 | 第18-34页 |
| (一) 邻避设施:邻避冲突的缘起 | 第18-23页 |
| 1. 邻避设施:不受欢迎的公共产品 | 第18-21页 |
| 2. 城市邻避设施的分类 | 第21-23页 |
| (二) 邻避情结:邻避冲突的逻辑起点 | 第23-26页 |
| 1. 什么是邻避情结? | 第23-25页 |
| 2. 邻避情结的构成因素 | 第25-26页 |
| (三) 邻避冲突的属性及其原因 | 第26-34页 |
| 1. 邻避冲突的属性分析 | 第26-32页 |
| 2. 邻避冲突的成因 | 第32-34页 |
| 三、 城市社区的邻避冲突的形成过程:以广州市民反对垃圾焚烧厂为例 | 第34-44页 |
| (一) 案例描述 | 第34-37页 |
| 1. 事件背景 | 第34-35页 |
| 2.涉及地理位置 | 第35页 |
| 3. 抗争历程 | 第35-37页 |
| (二) 城市邻避冲突的三个阶段 | 第37-43页 |
| 1. 城市邻避冲突的潜在阶段 | 第37-39页 |
| 2. 城市邻避冲突的发生阶段 | 第39-41页 |
| 3. 城市邻避冲突的发展阶段 | 第41-43页 |
| (三) 城市邻避冲突的结果 | 第43-44页 |
| 四、 引发城市邻避冲突升级扩大的主要因素 | 第44-50页 |
| (一) 传统的封闭式政策制定模式的弊端 | 第44-46页 |
| (二) 政府行为缺陷导致冲突的恶化升级 | 第46-47页 |
| (三) 引领舆论的新闻媒体加速了负面信息的传播 | 第47-48页 |
| (四) 消极不作为的非政府组织造成协调主体的匮乏 | 第48-50页 |
| 五、 有效治理城市邻避冲突的路径探析 | 第50-61页 |
| (一) 台湾嘉义市县跨域合作成功治理经验启示 | 第51-56页 |
| 1. 台湾案例:嘉义市县跨区域合作处理垃圾的成功实现 | 第51-53页 |
| 2. 跨区域合作对于大陆地区的启示 | 第53-56页 |
| (二) 有效治理城市邻避冲突的对策建议 | 第56-61页 |
| 1. 强化城市邻避冲突的源头治理 | 第56-58页 |
| 2. 完善城市邻避冲突发生的过程治理 | 第58-59页 |
| 3. 多元化的补偿方式,提高居民满意度 | 第59-61页 |
| 结语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