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0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车载网络相关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2-25页 |
2.1 车载网络简介 | 第12-15页 |
2.1.1 车载网络概念与应用 | 第12-13页 |
2.1.2 车载网络结构 | 第13-14页 |
2.1.3 车载网络的特点及挑战 | 第14-15页 |
2.2 车载网络移动特征分析 | 第15-18页 |
2.2.1 车载网络移动性特征概述 | 第15页 |
2.2.2 车载网络移动性分析方法总结 | 第15-17页 |
2.2.3 车载网络移动性分析现状 | 第17-18页 |
2.3 车载网络分群技术 | 第18-24页 |
2.3.1 分群的概念 | 第18-19页 |
2.3.2 分群协议的性能指标 | 第19-20页 |
2.3.3 分群协议的分类 | 第20页 |
2.3.4 分群协议的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2.4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三相交通理论的移动特征分析 | 第25-38页 |
3.1 三相交通理论简介 | 第25-26页 |
3.2 移动性度量值定义 | 第26-30页 |
3.2.1 参数定义 | 第26-27页 |
3.2.2 节点层次的移动性度量值 | 第27-28页 |
3.2.3 节点对层次的移动性度量值 | 第28页 |
3.2.4 群组层的移动性度量值 | 第28-29页 |
3.2.5 网络层的移动性度量值 | 第29-30页 |
3.3 移动性特征仿真分析 | 第30-36页 |
3.3.1 仿真环境 | 第30-31页 |
3.3.2 节点层分析 | 第31-33页 |
3.3.3 节点对层分析 | 第33-34页 |
3.3.4 群组层分析 | 第34-35页 |
3.3.5 网络层分析 | 第35-36页 |
3.4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VTCP:一种基于交通流状态的分群协议 | 第38-57页 |
4.1 交通流状态及应对策略分析 | 第38-42页 |
4.1.1 F(自由流) | 第38-39页 |
4.1.2 S(同步流) | 第39-40页 |
4.1.3 J(阻塞流) | 第40-41页 |
4.1.4 FtoSJ(自由流转换到同步流或者阻塞流) | 第41页 |
4.1.5 SJtoF(同步流或者阻塞流转换到自由流) | 第41-42页 |
4.2 VTCP 协议 | 第42-51页 |
4.2.1 状态检测算法 | 第43-44页 |
4.2.2 动态传输范围算法 | 第44-45页 |
4.2.3 VTCP协议设计 | 第45-51页 |
4.3 VTCP协议分析 | 第51-52页 |
4.3.1 VTCP参数选择 | 第51-52页 |
4.3.2 VTCP开销分析 | 第52页 |
4.4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52-56页 |
4.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8页 |
5.1 总结 | 第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