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斯皮格之花腔女高音练习曲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第二章 马克思·斯皮格简介及其练习曲概述 | 第11-13页 |
第一节 马克思·斯皮格简介 | 第11页 |
第二节 马克思·斯皮格练习曲相关作品 | 第11-12页 |
第三节 马克思·斯皮格中的花腔女高音练习曲 | 第12-13页 |
第三章 花腔女高音的演唱特点及训练重点 | 第13-22页 |
第一节 花腔女高音演唱特点及典型代表 | 第13-14页 |
一、花腔女高音角色代表 | 第13-14页 |
二、花腔女高音国内外代表 | 第14页 |
第二节 练习曲前的准备 | 第14-17页 |
一、正确的身体姿势 | 第14-15页 |
二、正确的口形 | 第15-16页 |
三、如何呼吸 | 第16-17页 |
四、练习发声前的心理素质培养 | 第17页 |
第三节 花腔女高音的练习重点 | 第17-22页 |
一、连音练习 | 第18-19页 |
二、断音练习 | 第19-20页 |
三、颤音练习 | 第20页 |
四、装饰音练习 | 第20-22页 |
第四章 花腔中的练习曲分析 | 第22-29页 |
第一节 呼吸型练习曲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断音型练习曲 | 第24-26页 |
第三节 装饰音型 | 第26页 |
第四节 节奏型练习曲 | 第26-29页 |
一、附点音符 | 第27-28页 |
二、切分音 | 第28-29页 |
第五章 花腔的情感处理及练习曲中的情感训练 | 第29-36页 |
第一节 花腔演唱中的情感处理 | 第29-30页 |
一、花腔女高音在歌剧中的情感表达 | 第29页 |
二、情感与花腔技巧的辩证关系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赋予练习曲感情元素 | 第30-36页 |
一、直接填词法 | 第30-31页 |
二、情境赋予法 | 第31-36页 |
(一) “过年团聚之喜” | 第31-33页 |
(二) “被卖身的怒” | 第33-34页 |
(三) “失去爹爹的哀” | 第34页 |
(四) “获得解放的乐”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附录 | 第38-53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