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刑民交叉案件基本理论概述 | 第11-19页 |
第一节 刑民交叉案件概念、特征和类型 | 第11-15页 |
一、 刑民交叉案件的概念探讨 | 第11-12页 |
二、 刑民交叉案件的特征 | 第12-13页 |
三、 刑民交叉案件的表现形式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刑民交叉案件引发的冲突 | 第15-17页 |
一、 财产犯罪案件和财产纠纷案件的立案冲突 | 第15页 |
二、 刑事判决与民事判决的效力冲突 | 第15-16页 |
三、 执行程序中赃款赃物的追缴与民法上善意取得的冲突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原则 | 第17-19页 |
一、 “先刑后民”模式 | 第17-18页 |
二、 “先民后刑”模式 | 第18页 |
三、 “刑民并行”模式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先刑后民”原则的法理基础和司法现状 | 第19-29页 |
第一节 “先刑后民”模式的法理剖析 | 第19-24页 |
一、 “先刑后民”原则的程序性法规梳理 | 第19-21页 |
二、 “先刑后民”原则长期存在的成因分析 | 第21-23页 |
三、 “先刑后民”模式的程序性价值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先刑后民”模式的司法适用现状 | 第24-27页 |
一、 “先刑后民”模式的程序问题 | 第24-26页 |
二、 “先刑后民”模式导致的实体问题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刑民交叉案件使用“先刑后民”模式面临的挑战 | 第27-29页 |
一、 “先刑后民”模式应当体现对私权利的保障 | 第27-28页 |
二、 对“先刑后民”审理模式的重新把握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先刑后民”例外的可行性评析 | 第29-38页 |
第一节 “先刑后民”例外的理论基础 | 第29-33页 |
一、 刑法目的论 | 第29-31页 |
二、 公民私有权保护论 | 第31页 |
三、 诉讼程序选择的正当论 | 第31-32页 |
四、 法律效力位阶论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先刑后民”例外的现实需要 | 第33-38页 |
一、 经济发展状况对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 第33-35页 |
二、 特殊刑民交叉案件处理的客观要求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域外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模式考量 | 第38-46页 |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处理模式 | 第38-41页 |
一、 法国的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模式 | 第39-40页 |
二、 德国的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模式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刑民诉讼分开审理模式 | 第41-44页 |
一、 英国刑民诉讼审理模式 | 第42-43页 |
二、 美国刑民诉讼审理模式 | 第43页 |
三、 日本刑民诉讼审理模式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域外模式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4-46页 |
一、 两种处理模式的对比及利弊分析 | 第44-45页 |
二、 对我国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模式的启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先刑后民”例外模式之设想 | 第46-57页 |
第一节 “先刑后民”例外模式的基本原则 | 第46-50页 |
一、 私有权保障优先原则 | 第46-48页 |
二、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 第48-49页 |
三、 救济及时、充分原则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先刑后民”例外的具体模式 | 第50-57页 |
一、 “先民后刑”审理模式 | 第50-52页 |
二、 “刑民并行”审理模式 | 第52-54页 |
三、 “先刑后民”例外模式证明和证明标准 | 第54-55页 |
四、 “先刑后民”例外模式事实认定的处理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