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中国能源资源与消费呈“逆向分布” | 第11页 |
1.1.2 跨省域能源合作方式转变导致“排放源逆向迁移”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 第12页 |
1.2.1 科学意义和理论价值 | 第12页 |
1.2.2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特点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标、方法和路径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难点 | 第17页 |
1.4.2 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排放权交易理论与实践 | 第19-29页 |
2.1 排放权交易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1 排放权交易内涵 | 第19-20页 |
2.1.2 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1.3 排放权交易市场效应分析 | 第23-25页 |
2.2 国内外排放权交易实践研究 | 第25-29页 |
2.2.1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实践 | 第25-26页 |
2.2.2 美国SO_2排放权交易实践 | 第26页 |
2.2.3 中国排放(污)权交易实践 | 第26-29页 |
第三章 跨省域能源合作中“排放源逆向迁移”现状与特征 | 第29-40页 |
3.1 跨省域能源合作中“排放源逆向迁移”的现状分析 | 第29-33页 |
3.1.1 中国能源资源与消费呈现非均衡性逆向分布 | 第29-30页 |
3.1.2 跨省域能源合作导致“排放源逆向迁移” | 第30-33页 |
3.2 跨省域能源合作中“排放源逆向迁移”形式与特点 | 第33-36页 |
3.2.1 共建坑口燃煤发电厂 | 第33-34页 |
3.2.2 共建煤制天然气项目 | 第34-36页 |
3.3 跨省域能源合作中“排放源逆向迁移”问题理论分析 | 第36-40页 |
3.3.1 我国双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生态环境建设困境 | 第36-37页 |
3.3.2 跨省域能源合作下生态环境建设利益博弈分析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基于跨省域能源合作的初始排放配额公平配置研究 | 第40-55页 |
4.1 我国初始排放权分配及交易市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4.2 跨省域能源合作中“排放源逆向迁移”的量化评估 | 第41-44页 |
4.2.1 坑口燃煤发电厂主要排放量的会计核算 | 第41-43页 |
4.2.2 煤制天然气主要排放量的会计核算 | 第43-44页 |
4.3 基于跨省域能源合作的初始排放权理论数据分析 | 第44-47页 |
4.4 基于跨省域能源合作的初始排放权经济学模型分析 | 第47-51页 |
4.4.1 跨省域能源合作背景下市场过程分析 | 第47-49页 |
4.4.2 跨省域能源合作背景下初始排放权配置经济模型分析 | 第49-51页 |
4.5 跨省域能源合作背景下的初始排放权的公平配置 | 第51-55页 |
第五章 基于跨省域能源合作的排放权交易模式设计 | 第55-63页 |
5.1 基于跨省域能源合作的排放权交易排放权交易的适用条件 | 第55-56页 |
5.1.1 污染物具备均质影响的特征 | 第55页 |
5.1.2 排放权已成为稀缺资源 | 第55页 |
5.1.3 实施范围内有足够的污染源 | 第55-56页 |
5.1.4 排放削减边际费用存在差异 | 第56页 |
5.1.5 具备足够大的减排区域 | 第56页 |
5.2 基于跨省域能源合作的排放权交易排放权交易实施条件 | 第56-60页 |
5.2.1 设置国家层面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 第56-57页 |
5.2.2 建立公平公正的初始排放配额核证与分配体系 | 第57-59页 |
5.2.3 具有明细的污染源排放清单和科学的核算方法 | 第59页 |
5.2.4 具备准确连续计量的排放在线监督条件 | 第59页 |
5.2.5 形成完备的排放权交易法律法规体系 | 第59-60页 |
5.3 基于跨省域能源合作的排放权交易模式研究 | 第60-63页 |
5.3.1 基于跨省域能源合作的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 | 第60-62页 |
5.3.2 基于排放配额的市场化排放权交易模式研究 | 第62页 |
5.3.3 基于跨省域能源合作项目的排放权交易模式研究 | 第62-63页 |
第六章 跨省域能源合作中排放权交易政策建议 | 第63-66页 |
6.1 建立国家“两类三型”的市场化排放权交易机制 | 第63-64页 |
6.2 制定国家相关能源或减排项目的排放会计核算标准和方法 | 第64页 |
6.3 推进和完善各省区各类排放配额基准线的科学化和差异化 | 第64-65页 |
6.4 鼓励跨省域从能源合作向产业合作和生态环保合作方向发展 | 第65-66页 |
结束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