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策略 | 第14-16页 |
第二章 X射线与物质作用机理 | 第16-23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材料的折射率 | 第16-18页 |
2.2.1 单质的折射率 | 第16-18页 |
2.2.2 化合物的折射率 | 第18页 |
2.3 X射线的折射与反射 | 第18-19页 |
2.4 布拉格衍射 | 第19-20页 |
2.5 X射线过介质的吸收 | 第20-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康普顿散射条件下的X射线组合折射透镜理论基础 | 第23-43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X射线组合折射透镜的焦距 | 第23-27页 |
3.3 组合折射透镜的透过率与数值孔径 | 第27-28页 |
3.3.1 组合折射透镜的透过率 | 第27页 |
3.3.2 组合折射透镜的数值孔径 | 第27-28页 |
3.4 组合折射透镜的焦斑大小 | 第28-29页 |
3.5 组合折射透镜的聚焦效率及强度增益 | 第29-30页 |
3.6 康普顿散射对材料线吸收系数及光学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30-42页 |
3.6.1 康普顿散射对线吸收系数的影响 | 第30-32页 |
3.6.2 康普顿散射对主要光学性能的影响 | 第32-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X射线组合折射透镜与X射线毛细管透镜的性能比较 | 第43-48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毛细管透镜的聚焦性能 | 第43-44页 |
4.3 组合折射透镜的聚焦性能 | 第44-46页 |
4.4 两者的聚焦性能比较 | 第46-47页 |
4.4.1 焦斑的比较 | 第46页 |
4.4.2 透过率的比较 | 第46页 |
4.4.3 强度增益的比较 | 第46-47页 |
4.4.4 元素检测范围的比较 | 第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阶梯式X射线组合折射透镜理论基础 | 第48-57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阶梯式X射线组合折射透镜的主要光学性能 | 第48-53页 |
5.2.1 焦距 | 第49页 |
5.2.2 透过率以及数值孔径 | 第49-50页 |
5.2.3 焦斑大小 | 第50-51页 |
5.2.4 强度增益以及聚焦效率 | 第51-52页 |
5.2.5 透过组合透镜的X射线光强 | 第52-53页 |
5.3 阶梯式组合折射透镜与普通组合折射透镜的光学性能比较 | 第53-5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微束XRF系统的初探 | 第57-61页 |
6.1 微束XRF系统的设计结构 | 第57-60页 |
6.2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6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读研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