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生物工程肝素与低分子量肝素的酶法制备、结构鉴定与构效关系研究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名词缩写第14-1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3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17页
    1.2 研究现状第17-26页
        1.2.1 肝素、肝素修饰酶与肝素的合成第17-22页
        1.2.2 低分子量肝素、肝素裂解酶与肝素的降解第22-25页
        1.2.3 构效关系第25-26页
    1.3 研究路线第26-30页
        1.3.1 肝素体外酶法合成第26-28页
        1.3.2 酶膜反应器降解低分子量肝素第28-29页
        1.3.3 稳定性与构效关系第29-30页
第二章 动物肝素的结构鉴定与体外生物活性研究第30-41页
    2.1 概述第30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0-34页
        2.2.1 实验材料第30-31页
        2.2.2 动物肝素分子量分析第31页
        2.2.3 核磁共振(NMR)分析第31-32页
        2.2.4 肝素二糖与四糖制备第32页
        2.2.5 二糖与四糖组成液质联用分析第32-33页
        2.2.6 亲水反应色谱与电喷雾傅里叶变换质谱联用(HILIC LC-ESI-FT-MS)分析第33页
        2.2.7 肝素生物芯片制备第33页
        2.2.8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活性分析第33-34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40页
        2.3.1 凝胶排阻色谱(SEC)分析第34页
        2.3.2 一维与二维核磁共振结构鉴定第34-37页
        2.3.3 二糖与四糖组成液质联用(LC-MS)分析第37-38页
        2.3.4 HILIC LC-ESI-FT-MS分析第38-40页
        2.3.5 SPR生物活性分析第40页
    2.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40-41页
第三章 生物工程肝素的制备、结构鉴定和体外抗凝血性研究第41-70页
    3.1 概述第41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1-47页
        3.2.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3.2.2 肝素前体heparosan发酵制备与纯化第42页
        3.2.3 N-sulfo,N-acetyl h-arosan(NSNAH)的化学法制备第42-43页
        3.2.4 甲醇沉淀法纯化硫酸化修饰产物第43页
        3.2.5 酶法C5异构化与2-O-硫酸化第43页
        3.2.6 酶法6-O-硫酸化催化第43-44页
        3.2.7 酶法3-O-硫酸化第44页
        3.2.8 强效阴离子交换(SAX)色谱法纯化第44页
        3.2.9 Micro-Carbazole糖含量分析第44页
        3.2.10 二糖、四糖制备与组成分析第44-45页
        3.2.11 核磁共振结构分析第45页
        3.2.12 体外Anti-Xa与Anti-Ha抗凝血活性分析第45页
        3.2.13 全氘代肝素的制备与纯化第45-46页
        3.2.14 全氘代肝素各步硫酸化产物二糖的2-aminoacridone(AMAC)标记第46页
        3.2.15 AMAC标记二糖LC-MS分析第46-47页
        3.2.16 核磁共振一维氘(~2H)谱分析第47页
        3.2.17 核磁共振一维碳谱分析第47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7-68页
        3.3.1 肝素前体heparosan的纯度分析与结构鉴定第47-49页
        3.3.2 NSNAH纯度分析与结构鉴定第49-51页
        3.3.3 NSNA2SHp的二糖组成LC-MS分析第51-52页
        3.3.4 NSNA2SHp的核磁共振分析第52-54页
        3.3.5 NSNA2S6SHp的二糖组成LC-MS分析第54-55页
        3.3.6 3-O-硫酸化产物的二糖与四糖组成分析第55-56页
        3.3.7 Micro-Carbazole糖含量分析第56-57页
        3.3.8 SAX0.8 M与1.0M组分(生物工程抗凝血肝素)的二糖与四糖组成LC-MS分析第57-59页
        3.3.9 生物工程抗凝血肝素的核磁共振分析第59-61页
        3.3.10 生物工程抗凝血肝素体外抗凝血活性分析第61-62页
        3.3.11 全氘代肝素(D-heparin)及各步硫酸化修饰中间体化学结构鉴定第62-68页
    3.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68-70页
第四章 酶膜反应制备新型低分子肝素及其结构与生物活性活性鉴定第70-86页
    4.1 概述第70页
    4.2 实验步骤第70-74页
        4.2.1 实验材料第70页
        4.2.2 肝素寡糖膜分离特性研究第70-71页
        4.2.3 Heparin lyase缓冲液交换与酶活性检测第71页
        4.2.4 酶膜反应器降解制备低分子量肝素第71-72页
        4.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第72页
        4.2.6 凝胶排阻色谱分析第72-73页
        4.2.7 核磁共振分析第73页
        4.2.8 二糖与四糖组成LC-MS分析第73页
        4.2.9 SPR分析低分子量肝素ATⅢ和PF4结合活性第73页
        4.2.10 体外Anti-Xa与Anti-Ⅱa活性分析第73-74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4-85页
        4.3.1 肝素寡糖膜分离特性分析第74-75页
        4.3.2 Heparin lyase活性分析第75页
        4.3.3 酶膜反应制备的低分子量肝素回收率与分子量分析第75-77页
        4.3.4 一维、二维核磁共振分析第77-80页
        4.3.5 二糖与四糖组成LC-MS分析第80-82页
        4.3.6 表面等离子共振分析第82-83页
        4.3.7 体外Anti-Xa和Anti-Ⅱa抗凝血活性分析第83-85页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85-86页
第五章 肝素中胺类物质的氘代乙酰化HILIC-MS检测法与构效关系研究第86-96页
    5.1 概述第86页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86-88页
        5.2.1 实验材料第86页
        5.2.2 肝素热处理和高压热灭菌第86-87页
        5.2.3 氘代乙酰衍生化第87页
        5.2.4 核磁共振分析第87页
        5.2.5 肝素二糖与氘代乙酰二糖制备第87页
        5.2.6 HILIC LC ESI-LTQ-Orbitrap-FT-MS分析第87-88页
        5.2.7 表面等离子共振分析第88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8-95页
        5.3.1 核磁共振分析第88-90页
        5.3.2 HILIC LC ESI-LTQ-Orbitrap-FT-MS分析第90-94页
        5.3.3 表面等离子共振分析第94-95页
    5.4 本章小结第95-96页
全文总结第96-98页
展望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5页
附图第105-172页
致谢第172-17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74-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莓叶萜类和酚类物质分离、结构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下一篇:苦楝地理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