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芍药苷—甘草酸不同给药途径药动学及镇痛活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23页
   ·药代动力学研究理论基础第11-16页
     ·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内容第12页
     ·影响药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因素第12-15页
     ·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步骤第15页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第15-16页
   ·药效学研究理论基础第16-18页
     ·药效学研究的意义第17页
     ·药效学研究的方法第17页
     ·动物模型的建立第17-18页
   ·经皮给药理论基础第18页
     ·经皮给药系统第18页
     ·经皮给药的优势第18页
   ·芍药甘草汤研究进展第18-21页
     ·芍药甘草汤物质基础第19页
     ·芍药甘草汤药理第19-20页
     ·芍药甘草汤配伍研究第20-21页
   ·选题目的与依据第21-22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2 芍药苷、甘草酸、甘草次酸检测方法的建立第23-35页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3页
     ·药品与试剂第23页
     ·仪器第23页
   ·实验方法第23-26页
     ·标准溶液配制方法第23-24页
     ·样品处理方法第24页
     ·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4-25页
     ·方法学确证第25-26页
   ·结果与讨论第26-34页
     ·内标物的确定第26-27页
     ·样品处理方法的选择第27页
     ·色谱条件选择及专属性考察第27-30页
     ·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及提取回收率第30-33页
     ·稳定性考察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灌胃给药后芍药苷对甘草酸体内吸收的影响第35-41页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35-36页
     ·药品与试剂第35页
     ·实验仪器第35页
     ·实验动物第35-36页
   ·实验方法第36页
     ·药动学实验第36页
     ·浆样品处理第36页
     ·定量分析方法第36页
     ·数据处理第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4 灌胃给药甘草酸对芍药苷体内吸收的影响第41-48页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41页
     ·药品与试剂第41页
     ·实验仪器第41页
     ·实验动物第41页
   ·实验方法第41-43页
     ·样品的采集第41-42页
     ·样品的处理第42页
     ·样品中药物浓度的检测第42-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47页
     ·灌胃给药后甘草酸对芍药苷药代动力学影响第43-44页
     ·不同组织中甘草酸浓度对芍药苷吸收的影响第44-45页
     ·小肠壁中甘草酸浓度对芍药苷吸收的影响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5 芍药苷-甘草次酸经皮贴片的研制第48-55页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48-49页
     ·药品与试剂第48页
     ·实验仪器第48-49页
     ·实验动物第49页
   ·实验方法第49-50页
     ·芍药苷-甘草次酸经皮贴片的制备第49页
     ·芍药苷-甘草次酸经皮贴片体外释放实验第49页
     ·芍药苷-甘草次酸经皮贴片体外透过实验第49-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4页
     ·芍药苷-甘草次酸经皮贴片的释放行为第50-52页
     ·芍药苷-甘草次酸经皮贴片体外透过实验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6 芍药苷-甘草次酸经皮贴片局部组织分布及镇痛活性研究第55-60页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5-56页
     ·药品与试剂第55页
     ·实验仪器第55-56页
     ·实验动物第56页
   ·实验方法第56-57页
     ·芍药苷-甘草次酸经皮贴片局部组织分布实验第56页
     ·醋酸扭体实验第56页
     ·痛经模型实验第56-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59页
     ·芍药苷-甘草次酸经皮贴片局部组织分布实验第57页
     ·醋酸扭体实验实验结果第57-58页
     ·痛经模型实验结果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纤维素酶催化与三液相萃取耦合制备薯蓣皂苷元
下一篇:IT业人员体质现状与运动健康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