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26页 | 
| 1.1 概述 | 第10-11页 | 
| 1.2 锰矿资源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锰矿的分布及成矿特点 | 第11-12页 | 
| 1.2.2 我国的锰矿分布特点 | 第12-13页 | 
| 1.3 电解锰阳极泥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3.1 锰阳极泥现状 | 第13-14页 | 
| 1.3.2 锰阳极泥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1.4 二氧化锰 | 第17-21页 | 
| 1.4.1 二氧化锰结构 | 第17-18页 | 
| 1.4.2 二氧化锰晶型 | 第18-19页 | 
| 1.4.3 二氧化锰晶型转化 | 第19-21页 | 
| 1.5 碱锰电池研究 | 第21-23页 | 
| 1.5.1 碱锰电池简述 | 第21页 | 
| 1.5.2 碱锰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 1.5.3 碱锰电池正极活性MnO_2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 1.6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 1.7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3-26页 | 
| 1.7.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 1.7.2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 第24-26页 | 
| 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6-34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 2.1.1 材料 | 第26页 | 
| 2.1.2 化学试剂 | 第26页 | 
| 2.2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 2.3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 2.3.1 电解锰阳极泥预处理 | 第27页 | 
| 2.3.2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 2.4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 2.4.1 锰的测定方法 | 第28-30页 | 
| 2.4.2 锰阳极泥放电性能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 2.5 材料结构性能分析测定方法 | 第31-34页 | 
| 2.5.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 第31页 | 
| 2.5.2 X射线衍射法物相结构分析(XRD) | 第31页 | 
| 2.5.3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31-32页 | 
| 2.5.4 热重与差热分析(TG-DTA) | 第32页 | 
| 2.5.5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测试 | 第32页 | 
| 2.5.6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2-34页 | 
| 3 电解锰阳极泥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 第34-40页 | 
| 3.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34页 | 
| 3.1.1 原材料 | 第34页 | 
| 3.1.2 试验方法 | 第34页 | 
| 3.2 电解锰阳极泥理化性质检测分析 | 第34-38页 | 
| 3.2.1 电解锰阳极泥的主要元素成分 | 第34-35页 | 
| 3.2.2 电解锰阳极泥中物相组成 | 第35-36页 | 
| 3.2.3 电解锰阳极泥差热-热重分析 | 第36-37页 | 
| 3.2.4 电解锰阳极泥SEM分析 | 第37-38页 | 
| 3.2.5 电解锰阳极泥比表面积以及孔径分布测试分析 | 第38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4 电解锰阳极泥中MnO_2晶型调控研究 | 第40-50页 |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 4.2 焙烧温度对MnO_2晶型调控的影响 | 第40-45页 | 
| 4.2.1 不同温度焙烧后的锰阳极泥放电性能表征 | 第41-42页 | 
| 4.2.2 不同温度焙烧后的锰阳极泥XRD表征 | 第42-44页 | 
| 4.2.3 不同温度焙烧后的锰阳极泥SEM表征 | 第44-45页 | 
| 4.3 焙烧时间对MnO_2晶型调控的影响 | 第45-48页 | 
| 4.3.1 焙烧不同时间后的锰阳极泥放电性能表征 | 第46-47页 | 
| 4.3.2 MnO_2晶型调控后的锰阳极泥氮气吸-脱附表征 | 第47页 | 
| 4.3.3 MnO_2晶型调控后的锰阳极泥红外光谱表征 | 第47-48页 | 
| 4.4 本章总结 | 第48-50页 | 
| 5 电解锰阳极泥酸洗除杂提高放电性能研究 | 第50-58页 |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0页 | 
| 5.2 液固比对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 5.3 酸洗温度对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 5.4 硫酸浓度对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 5.5 酸洗时间对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 5.6 酸洗除杂提高放电性能机理分析 | 第55-57页 | 
| 5.6.1 酸洗可能涉及化学反应 | 第55页 | 
| 5.6.2 比表面积以及孔径分布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 5.6.3 SEM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 5.7 本章总结 | 第57-5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6.1 结论 | 第58-59页 |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附录 | 第66页 |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