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固体力学论文

功能梯度高阶剪切梁有限元动力特性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本文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0页
    1.2 功能梯度材料梁式结构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功能梯度材料简介第10-11页
        1.2.2 功能梯度材料梁力学行为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功能梯度梁的有限单元法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各种梁理论介绍及其位移场假设第15-18页
        1.3.1 Euler-Bernoulli梁理论(CBT)第15-16页
        1.3.2 Timoshenko梁理论(FSDBT)第16-17页
        1.3.3 高阶剪切变形梁理论第17-18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8-20页
第二章 功能梯度Timoshenko梁有限元动力特性分析第20-60页
    2.1 功能梯度Timoshenko梁有限元格式推导第20-24页
        2.1.1 材料属性假设第21页
        2.1.2 位移场假设第21页
        2.1.3 几何方程第21-22页
        2.1.4 本构方程第22页
        2.1.5 Hamilton原理第22-24页
    2.2 基于C_0型单元功能梯度Timoshenko梁有限元动力特征方程第24-32页
        2.2.1 二结点C_0型功能梯度Timoshenko梁单元第24-29页
        2.2.2 三结点C_0型功能梯度Timoshenko梁单元第29-32页
    2.3 基于C_1型单元功能梯度Timoshenko梁有限元动力特征方程第32-42页
        2.3.1 二结点C_1型功能梯度Timoshenko梁单元第32-35页
        2.3.2 三结点C_1型功能梯度Timoshenko梁单元第35-41页
        2.3.3 功能梯度Timoshenko梁有限元动力特性分析程序设计第41-42页
    2.4 算例分析第42-58页
        2.4.1 转动惯性力矩对功能梯度Timoshenko梁基频的影响第42-44页
        2.4.2 不同跨高比时功能梯度梁基频分析第44-48页
        2.4.3 不同梯度变化指数时功能梯度梁基频分析第48-57页
        2.4.4 简支梁前1 5阶频率分析第57-58页
    2.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三章 功能梯度高阶剪切梁有限元动力特性分析第60-97页
    3.1 功能梯度高阶剪切梁的有限元格式推导第60-65页
        3.1.1 材料属性假设第60-61页
        3.1.2 位移场假设第61页
        3.1.3 几何方程第61页
        3.1.4 本构方程第61-62页
        3.1.5 平衡方程第62-65页
    3.2 功能梯度高阶剪切梁有限元动力特征方程第65-76页
        3.2.1 二结点八自由度C_1型功能梯度高阶梁单元第65-71页
        3.2.2 三结点十二自由度C_1型功能梯度高阶梁单元第71-76页
    3.3 功能梯度高阶剪切梁用户单元子程序开发第76-82页
        3.3.1 用户单元子程序(UEL)第76-77页
        3.3.2 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第77-78页
        3.3.3 有限元软件ABAQUS的INP文件第78-82页
        3.3.4 功能梯度高阶剪切梁自由振动频率求解过程第82页
    3.4 算例分析第82-95页
        3.4.1 转动惯性力矩对功能梯度高阶剪切梁基频的影响第82-84页
        3.4.2 不同跨高比时功能梯度高阶剪切梁基频分析第84-86页
        3.4.3 不同材料梯度指数时功能梯度高阶剪切梁基频分析第86-94页
        3.4.4 简支梁前5阶频率分析第94-95页
    3.5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四章 各参数对功能梯度梁频率的影响第97-113页
    4.1 理论分析第97-98页
    4.2 算例分析第98-104页
        4.2.1 材料梯度指数对频率的影响分析第98-100页
        4.2.2 弹性模量、跨高比L/h对频率的影响分析第100-104页
    4.3 功能梯度梁的高阶频率第104-112页
        4.3.1 算例结果分析第104-112页
    4.4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五章 成果与展望第113-115页
    5.1 成果第113-114页
    5.2 展望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第12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重最小支持度的髙效用频繁项集挖掘算法研究
下一篇:矩形加肋板线性弯曲与受迫振动的实验研究以及无网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