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0 前言 | 第15-17页 |
| 1 绪论 | 第17-38页 |
| ·有机质在河口潮滩的累积及其危害 | 第17-23页 |
| ·河口区域的特点 | 第17页 |
| ·国内外河口区域有机质累积现状 | 第17-19页 |
| ·河口区域有机质累积的环境效应 | 第19-21页 |
| ·本研究河口区域的概况 | 第21-23页 |
| ·污染修复技术 | 第23-35页 |
| ·物理修复 | 第24页 |
| ·化学修复 | 第24页 |
| ·生物修复 | 第24-31页 |
| ·Fenton-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 第31-35页 |
| ·有机污染型河口潮滩修复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35-36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35-36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6页 |
|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第36-38页 |
| 2 三八河河口潮滩有机碳、油类、硫化物及微生物分布特征 | 第38-49页 |
| ·引言 | 第38-39页 |
| ·调查方法 | 第39-41页 |
| ·站点布设 | 第39页 |
|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39-40页 |
| ·评价方法 | 第40-41页 |
| ·数据处理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 ·有机碳、油类、硫化物和微生物水平分布 | 第41-43页 |
| ·沉积物中有机碳、油类、硫化物和微生物垂直分布 | 第43-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3 生物促进法修复有机污染沉积物 | 第49-86页 |
| ·引言 | 第49-50页 |
| ·材料、仪器和方法 | 第50-54页 |
| ·材料 | 第50页 |
| ·仪器 | 第50-51页 |
| ·方法 | 第51-54页 |
| ·结果 | 第54-79页 |
| ·营养盐种类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54-62页 |
| ·营养盐用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62-76页 |
| ·沉积物红外光谱分析 | 第76-79页 |
| ·讨论 | 第79-84页 |
| ·沉积物中污染物去除的限制因素 | 第79-80页 |
| ·硫化物和油类的去除 | 第80-82页 |
| ·有机质的去除 | 第82-83页 |
| ·NO_3-N 投加量和N:P 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83-84页 |
| ·小结 | 第84-86页 |
| 4 生物强化法修复有机污染沉积物 | 第86-115页 |
| ·引言 | 第86-87页 |
| ·材料、仪器和方法 | 第87-91页 |
| ·材料 | 第87-88页 |
| ·仪器 | 第88页 |
| ·方法 | 第88-91页 |
| ·结果 | 第91-111页 |
| ·生物强化处理方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 | 第91-98页 |
| ·EM 生物强化处理条件的优化 | 第98-108页 |
| ·沉积物红外光谱分析 | 第108-111页 |
| ·讨论 | 第111-114页 |
| ·不同强化菌剂对有机质降解的促进作用 | 第111-112页 |
| ·CaO_2对有机质降解的促进作用 | 第112-113页 |
| ·有机质的EM 强化降解 | 第113-114页 |
| ·小结 | 第114-115页 |
| 5 基于 CaO_2的 Fenton-微生物联合技术修复有机污染沉积物 | 第115-146页 |
| ·引言 | 第115-116页 |
| ·材料、仪器和方法 | 第116-121页 |
| ·材料 | 第116-117页 |
| ·仪器 | 第117页 |
| ·方法 | 第117-121页 |
| ·结果 | 第121-140页 |
| ·基于CaO_2的Fenton 反应规律 | 第121-126页 |
| ·沉积物Fenton 氧化处理的条件优化 | 第126-128页 |
| ·Fenton-微生物联合处理条件优化 | 第128-137页 |
| ·沉积物红外光谱分析 | 第137-140页 |
| ·讨论 | 第140-144页 |
| ·反应条件对基于CaO_2的Fenton 反应的影响 | 第140-142页 |
| ·基于CaO_2的Fenton-微生物联合修复 | 第142-144页 |
| ·小结 | 第144-146页 |
| 6 三种修复技术的综合比较 | 第146-151页 |
| ·三种修复技术对有机污染潮滩的处理效果比较 | 第146-147页 |
| ·三种修复技术对有机污染潮滩的处理成本分析 | 第147-148页 |
| ·三种修复技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第148-149页 |
| ·三八河河口有机污染潮滩的修复方案 | 第149-151页 |
| 7 结论 | 第151-153页 |
| ·主要结论 | 第151-152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52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52-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3-164页 |
| 致谢 | 第164-16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