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寄生虫学论文--兽医原虫学论文

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对HCT-8细胞自噬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词表第13-14页
前言第14-16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6-29页
    第1章 隐孢子虫研究进展第16-24页
        1 隐孢子虫分类第16-17页
        2 隐孢子虫生活史第17-18页
        3 隐孢子虫流行病学第18-21页
        4 隐孢子虫病的诊断第21页
        5 隐孢子虫病与免疫第21-23页
        6 展望第23-24页
    第2章 自噬第24-29页
        1 自噬的分类第24-25页
        2 自噬的发生过程第25页
        3 自噬的调控第25-26页
            3.1 mTOR复合体第25-26页
            3.2 AMPK第26页
            3.3 ULK1激酶复合体第26页
        4 自噬与免疫的联系第26-28页
            4.1 自噬与病原体第27页
            4.2 自噬与炎症第27页
            4.3 自噬与细胞因子第27页
            4.4 自噬与免疫调节第27-28页
        5 展望第28-29页
第二篇 研究内容第29-57页
    第1章 微小隐孢子虫诱导HCT-8细胞自噬的检测第29-45页
        1 材料第29-31页
            1.1 主要试剂第29页
            1.2 主要仪器第29-30页
            1.3 主要溶液第30-31页
            1.4 微小隐孢子虫及细胞系第31页
        2 方法第31-38页
            2.1 微小隐孢子虫传代、纯化以及脱囊第31-32页
            2.2 细胞的复苏、传代及冻存第32-33页
            2.3 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感染HCT-8细胞后LC3、Beclin-1蛋白的检测第33-35页
            2.4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LC3蛋白第35页
            2.5 EGFP-LC3质粒转染及检测第35-37页
            2.6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37-38页
        3 结果第38-41页
            3.1 Western blot检测LC3、Beclin-1第38页
            3.2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第38-39页
            3.3 EGFP-LC3斑点的检测第39-40页
            3.4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40-41页
        4 讨论第41-43页
        5 小结第43-45页
    第2章 微小隐孢子虫诱导HCT-8细胞自噬相关通路蛋白的检测第45-50页
        1 材料第45-46页
            1.1 主要试剂第45页
            1.2 主要仪器第45-46页
            1.3 主要溶液第46页
            1.4 细胞系及虫种第46页
        2 方法第46页
        3 结果第46-48页
            3.1 PI3K-AKT-mTOR通路蛋白的检测第46页
            3.2 AMPK-ULK1通路蛋白的检测第46-48页
        4 讨论第48-49页
        5 小结第49-50页
    第3章 Ra和3-Ma处理细胞对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影响第50-57页
        1 材料第50-51页
            1.1 主要试剂第50页
            1.2 主要仪器第50页
            1.3 主要溶液第50-51页
            1.4 细胞系和虫株第51页
        2 方法第51-54页
            2.1 微小隐孢子虫绝对荧光定量标准曲线的建立第51-53页
            2.2 Ra和3-Ma处理细胞对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影响第53-54页
        3 结果第54-55页
            3.1 微小隐孢子虫绝对荧光定量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4页
            3.2 Ra和3-Ma处理细胞对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影响第54-55页
        4 讨论第55-56页
        5 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8页
导师简介第68-69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正畸弓丝表面功能化修饰后抗菌抗腐蚀的研究
下一篇:淄博市高中健美操选项课的开展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