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基于吉西他滨结构改造的前体药物其体内外抗癌活性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序言第11-21页
    1.1 前药简介及其临床应用第11页
    1.2 前药设计中应用的官能团第11-14页
        1.2.1 酯类前药第12-13页
        1.2.2 磷酸酯类前药第13页
        1.2.3 碳酸酯和氨基甲酸酯类第13-14页
        1.2.4 酰胺类前药第14页
        1.2.5 肟类前药第14页
    1.3 前药的主要应用第14-17页
        1.3.1 增加药物水溶性第14-15页
        1.3.2 改善药物脂溶性第15-16页
        1.3.3 增加载体介导的吸收第16-17页
    1.4 前药在癌症领域的应用第17-19页
        1.4.1 酶激活前药第17-18页
        1.4.2 靶向配体结合前药第18-19页
    1.5 结语第19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前药在体外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的研究第21-28页
    2.1 实验目的第21页
    2.2 实验部分第21-23页
        2.2.1 原料与仪器第21页
        2.2.2 细胞以及细胞培养第21-22页
        2.2.3 溶液配置和稀释第22页
        2.2.4 细胞毒性试验第22-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28页
        2.3.1 吉西他滨及前药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第23-25页
        2.3.2 吉西他滨、LY2334737、化合物-3 对多种癌细胞的IC50第25-28页
第三章 化合物-3 体外稳定性的研究第28-41页
    3.1 实验目的第28页
    3.2 实验方法第28-33页
        3.2.1 药品与试剂第28页
        3.2.2 仪器、色谱、质谱条件第28-30页
        3.2.3 溶液的配置与稀释第30页
        3.2.4 化合物-3 在体外代谢体系中的稳定性第30-32页
        3.2.5 样品处理及进样第32-3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3-41页
        3.3.1 色谱条件优化第33-34页
        3.3.2 质谱条件优化第34-35页
        3.3.3 化合物-3 在体外代谢体系中的稳定第35-37页
        3.3.4 化合物-3 在牛小肠碱性磷酸酯酶中的代谢第37-41页
第四章 前药癌细胞膜转运机制评价第41-46页
    4.1 实验目的第41页
    4.2 实验方法第41-42页
        4.2.1 原料与仪器第41页
        4.2.2 细胞以及细胞培养第41页
        4.2.3 化合物-3 在 4℃和 37℃条件下的跨细胞膜转运第41-42页
        4.2.4 癌细胞对化合物-3 敏感性与其跨细胞膜转运的相关性第42页
        4.2.5 样品处理及进样第4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2-46页
        4.3.1 化合物-3 在 4℃和 37℃条件下的跨细胞膜转运第42-43页
        4.3.2 癌细胞对化合物-3 敏感性与其跨细胞膜转运的相关性第43-46页
第五章 化合物-3 的裸鼠体内动力学的考察第46-53页
    5.1 实验目的第46页
    5.2 实验方法第46-47页
        5.2.1 原料与仪器第46页
        5.2.2 动物及动物饲养第46页
        5.2.3 化合物-3 不同口服制剂的的动力学的考察第46-47页
        5.2.4 吉西他滨和化合物-3 生物利用度的试验第47页
        5.2.5 血浆样品处理及数据分析第4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47-53页
        5.3.1 化合物-3 不同口服制剂的的动力学的考察第47-49页
        5.3.2 吉西他滨和化合物-3 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第49-53页
第六章 化合物-3 的体内药效实验第53-58页
    6.1 实验目的第53页
    6.2 实验方法第53-54页
        6.2.1 动物及动物饲养第53页
        6.2.2 非小细胞型肺癌H460 肿瘤模型的建立第53页
        6.2.3 化合物-3 和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型肺癌肿瘤的抑制作用第53-54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54-58页
        6.3.1 化合物-3 和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型肺癌肿瘤的抑制作用第54-5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7.1 总结第58页
    7.2 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缩略语说明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圳茅洲河及其流域胃肠炎患者Norovirus的监测分析
下一篇:大中小德育一体化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