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高分子负载非贵金属构建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燃料电池第10-11页
    1.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11-13页
    1.4 非贵金属催化剂第13-17页
        1.4.1 碳载体第13-15页
        1.4.2 过渡金属第15页
        1.4.3 含氮前驱体第15-17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7-18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第18-20页
        1.6.1 研究意义第18页
        1.6.2 创新之处第18-20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0-27页
    2.1 实验药品第20-21页
    2.2 实验仪器第21页
    2.3 商用炭黑的预处理第21-22页
    2.4 催化剂墨水的制备第22页
    2.5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22页
    2.6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2-25页
        2.6.1 旋转圆盘电极测试第22-23页
        2.6.2 动力学分析第23-25页
    2.7 催化剂仪器表征第25-27页
        2.7.1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5页
        2.7.2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5页
        2.7.3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25-26页
        2.7.4 X射线衍射仪第26-27页
第三章 丙烯腈低聚物用于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第27-45页
    3.1 研究概述第27页
    3.2 实验部分第27-29页
        3.2.1 丙烯腈调聚物(ANT)的合成第27-28页
        3.2.2 催化剂的合成第28-2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9-44页
        3.3.1 Co/ANT/C的合成优化第29-30页
        3.3.2 不同炭化温度对Co/ANT/C性能的影响第30-32页
        3.3.3 最优条件下Co/ANT/C及对比样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2-36页
        3.3.4 标准Pt/C的电化学性能对比测试第36-38页
        3.3.5 Co/ANT/C形貌表征第38-39页
        3.3.6 Co/ANT/C的XPS表征第39-43页
        3.3.7 不同金属制备的M/ANT/C型催化剂催化性能对比第43-44页
    3.4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牛血清蛋白用于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第45-62页
    4.1 研究概述第45-46页
    4.2 实验部分第46-47页
        4.2.1 牛血清蛋白(BSA)溶液的配制第46页
        4.2.2 Fe/BSA/C等催化剂材料的制备第46-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61页
        4.3.1 Fe/BSA/C的合成优化第47页
        4.3.2 不同炭化温度对Fe/BSA/C性能的影响第47-49页
        4.3.3 最优条件下Fe/BSA/C及对比样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9-53页
        4.3.4 Fe/BSA/C、BSA/C催化剂的形貌表征第53-54页
        4.3.5 Fe/BSA/C的XPS表征第54-59页
        4.3.6 BSA/C的XPS表征第59-60页
        4.3.7 不同金属制备的M/BSA/C型催化剂催化性能对比第60-61页
    4.4 小结第61-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致谢第71-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种密度下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研究
下一篇:N公司销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