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9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纳米粒子电化学发光 | 第10-13页 |
1.2.1 湮灭途径 | 第10-11页 |
1.2.2 共反应物途径 | 第11-13页 |
1.2.2.1 过二硫酸根体系 | 第11-12页 |
1.2.2.2 过氧化氢体系 | 第12页 |
1.2.2.3 三丙胺体系 | 第12-13页 |
1.2.2.4 亚硫酸根体系 | 第13页 |
1.3 改善ECL性能 | 第13-16页 |
1.3.1 碳纳米材料 | 第14-15页 |
1.3.2 金属粒子 | 第15-16页 |
1.3.3 半导体金属氧化物 | 第16页 |
1.3.4 其他分子和离子 | 第16页 |
1.4 生物传感策略和应用 | 第16-21页 |
1.4.1 电化学发光抑制/增强 | 第16-17页 |
1.4.2 生物识别反应产生的空间位阻 | 第17-18页 |
1.4.3 生成/消耗共反应物 | 第18-19页 |
1.4.4 ECL共振能量转移 | 第19-20页 |
1.4.5 纳米发光体作为ECL检测标记物 | 第20-21页 |
1.5 电化学免疫免疫分析 | 第21-22页 |
1.5.1 免疫分析分类 | 第21页 |
1.5.2 电化学免疫免疫分析概述 | 第21-22页 |
1.6 小结 | 第22页 |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 第22-24页 |
1.7.1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1.7.2 意义与创新点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9页 |
第二章 水相合成L-半胱氨酸包裹的CdSe量子点 | 第29-38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2.2.3 CdSe量子点的制备 | 第31页 |
2.2.3.1 NaHSe的制备 | 第31页 |
2.2.3.2 CdSe量子点的制备 | 第31页 |
2.3 L-半胱氨酸包裹的CdSe量子点的表征 | 第31-33页 |
2.3.1 CdSe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 第31-32页 |
2.3.2 激光粒径扫描 | 第32页 |
2.3.3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扫描 | 第32-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第三章 利用量子点和酶放大超灵敏电化学发光竞争免疫分析法检测苯乙醇胺A | 第38-54页 |
3.1 引言 | 第38-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4页 |
3.2.1 试剂和药品 | 第40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40页 |
3.2.3 溶液配制 | 第40-41页 |
3.2.4 包被抗原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4.1 包被抗原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4.2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2页 |
3.2.5 免疫传感器的组装 | 第42-43页 |
3.2.6 电化学发光检测 | 第43-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3.3.1 免疫传感器的表征 | 第44页 |
3.3.2 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行为 | 第44-46页 |
3.3.3 免疫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6页 |
3.3.4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苯乙醇胺A | 第46-47页 |
3.3.5 再现性、稳定性、特异性 | 第47-48页 |
3.3.6 实际样品的分析 | 第48-49页 |
3.4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第四章 反相微乳法制备CdSe@SiO_2 | 第54-63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5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5页 |
4.2.2 CdSe@SiO_2 的制备 | 第55页 |
4.3 CdSe@SiO_2 的表征 | 第55-58页 |
4.3.1 红外图谱分析 | 第55-56页 |
4.3.2 扫描电镜 | 第56-57页 |
4.3.3 电化学发光性能 | 第57-58页 |
4.4 小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