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9-19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网络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2、城市随迁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3、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城市随迁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 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2、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研究思路 | 第17页 |
2、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二、小组社会工作介入的背景及预估 | 第19-26页 |
(一) 介入的背景 | 第19-20页 |
1、郑州市F社区情况简介 | 第19页 |
2、介入缘起 | 第19-20页 |
(二) F社区随迁老人社会支持状况的调研及分析 | 第20-23页 |
1、F社区随迁老人社会支持状况调研过程 | 第20页 |
2、F社区随迁老人社会支持状况的分析 | 第20-23页 |
(三) 小组社会工作介入预估 | 第23-26页 |
1、F社区随迁老人需求评估 | 第23-24页 |
2、小组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 第24-26页 |
三、小组社会工作介入的实务过程 | 第26-48页 |
(一) 小组活动筹备阶段 | 第26-33页 |
1、小组设计背景 | 第26页 |
2、小组基本情况 | 第26页 |
3、小组目的及目标 | 第26-27页 |
4、宣传及招募 | 第27页 |
5、组员来源的描述及分析 | 第27页 |
6、组员特征分析 | 第27-30页 |
7、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 第30-33页 |
(二) 小组活动实施阶段 | 第33-43页 |
1、第一节小组活动:大家一起来——建立关系 | 第33-35页 |
2、第二节小组活动:沟通无极限——加强联系 | 第35-37页 |
3、第三节小组活动:有你真好——合作无止境 | 第37-39页 |
4、第四节小组活动:我们都很潮——增加互动 | 第39-41页 |
5、第五节小组活动:明天会更好——憧憬未来 | 第41页 |
6、第六节小组活动:欢笑告别——继续前行 | 第41-43页 |
(三) 小组活动成效总结 | 第43-44页 |
1、建立了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43页 |
2、增强了服务对象的活动主动性 | 第43-44页 |
3、促进了社区良性发展 | 第44页 |
4、增强了社会融合性 | 第44页 |
(四) 小组活动评估 | 第44-48页 |
1、小组过程及成效评估 | 第45-46页 |
2、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过程及成效评估 | 第46-48页 |
四、基于实务过程的反思 | 第48-51页 |
(一) 介入过程的反思 | 第48-49页 |
1、社会支持网构建的思考 | 第48页 |
2、小组设计反思 | 第48-49页 |
(二) 介入结果的反思 | 第49-50页 |
1、深入调研,才能了解真实需求 | 第49页 |
2、做好需求评估,有效开展专业服务 | 第49-50页 |
(三) 伦理困境 | 第50-51页 |
1、角色定位不清 | 第50页 |
2、专业界限与双重、多重关系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附录A:F社区随迁老人社会支持情况调研访谈提纲 | 第56-57页 |
附录B:总评估量表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