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4页 |
1.1 MOFS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4-15页 |
1.2 MOFS化合物的分类 | 第15页 |
1.3 MOFS化合物的研究领域及研究进展 | 第15-25页 |
1.3.1 MOFs化合物的发光性能研究 | 第15-18页 |
1.3.2 MOFs化合物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研究 | 第18-20页 |
1.3.3 MOFs化合物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 | 第20页 |
1.3.4 MOFs化合物在质子导体方面的研究 | 第20-21页 |
1.3.5 MOFs化合物在气敏传感器方面的研究 | 第21-22页 |
1.3.6 MOFs化合物在电化学传感方面的研究 | 第22-23页 |
1.3.7 MOFs化合物在催化CO2转化方面的研究 | 第23-25页 |
1.4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成果 | 第25-27页 |
1.4.1 目的与意义 | 第25页 |
1.4.2 本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25-27页 |
1.5 本论文所使用的仪器和测试方法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44页 |
第二章 基于双咪唑类配体锌/镉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4-64页 |
2.1 引言 | 第44-45页 |
2.2 合成方法 | 第45-47页 |
2.2.1 配体bmis的合成 | 第45页 |
2.2.2 化合物 1-5 的合成 | 第45-47页 |
2.3 化合物 1-5 的单晶衍射数据解析及晶体结构描述 | 第47-54页 |
2.3.1 化合物 1-5 的单晶结构表征结果及描述 | 第48-54页 |
2.4 化合物 1-5 的相关性质检测及讨论 | 第54-60页 |
2.4.1 化合物 1-5 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4-57页 |
2.4.2 化合物 1-5 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57-59页 |
2.4.3 化合物 1-5 的荧光性质研究 | 第59-6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三章 基于双核镉金属簇形成的八连接自穿金属-有机骨架 | 第64-76页 |
3.1 引言 | 第64-65页 |
3.2 合成方法 | 第65页 |
3.2.1 配体ibpi的合成 | 第65页 |
3.2.2 化合物6的合成 | 第65页 |
3.3 化合物6的单晶衍射数据解析及晶体结构描述 | 第65-69页 |
3.3.1 化合物6的单晶结构表征结果及描述 | 第65-69页 |
3.4 化合物6的相关性质检测及讨论 | 第69-71页 |
3.4.1 化合物6的热重分析 | 第69-70页 |
3.4.2 化合物6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70页 |
3.4.3 化合物6的荧光性质研究 | 第70-7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第四章 钴基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与超级电容性质研究 | 第76-88页 |
4.1 引言 | 第76页 |
4.2 合成方法 | 第76-77页 |
4.2.1 化合物7的合成 | 第76-77页 |
4.3 化合物7的单晶衍射数据解析及晶体结构描述 | 第77-80页 |
4.3.1 化合物7的单晶结构表征结果及描述 | 第77-80页 |
4.4 化合物7的相关性质检测及讨论 | 第80-84页 |
4.4.1 化合物7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80-81页 |
4.4.2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电极制备和测量 | 第81-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第五章 基于含氮小分子构筑的铜(I)卤簇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88-108页 |
5.1 引言 | 第88-89页 |
5.2 合成方法 | 第89-90页 |
5.2.1 化合物 8-11 的合成 | 第89-90页 |
5.3 化合物 8-11 的单晶衍射数据解析及晶体结构描述 | 第90-95页 |
5.3.1 化合物 8-11 的单晶结构表征结果及描述 | 第91-95页 |
5.4 化合物 8-11 的相关性质检测及讨论 | 第95-102页 |
5.4.1 化合物 8-11 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95-97页 |
5.4.2 化合物 8-11 的热重分析 | 第97-99页 |
5.4.3 化合物 8-11 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99-100页 |
5.4.4 化合物 8-11 的荧光性质的研究 | 第100-10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作者简介 | 第110-112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