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转型发展背景下苏南小城镇存量工业用地再开发策略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及动因第12-14页
        1.1.1 新型城镇化对苏南小城镇发展模式的要求第12页
        1.1.2 苏南小城镇主动转型发展背景的自我约束第12-13页
        1.1.3 苏南小城镇地区严峻土地利用形式的倒逼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研究框架第17-18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第18-29页
    2.1 相关理论综述第18-22页
        2.1.1 城市棕地开发相关理论第18-19页
        2.1.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第19-20页
        2.1.3 不确定的弹性规划理论第20-21页
        2.1.4“灰色用地”规划理论第21-22页
    2.2 相关实践借鉴第22-25页
        2.2.1 广东省三旧改造更新实践第22-23页
        2.2.2 西方国家棕地再开发实践第23-24页
        2.2.3 德国鲁尔工业区开发实践第24-25页
    2.3 相关概念界定第25-27页
        2.3.1 苏南小城镇第25-26页
        2.3.2 存量工业用地第26页
        2.3.3 可再开发的存量工业用地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苏南小城镇存量工业用地现状剖析第29-39页
    3.1 苏南小城镇存量工业用地形成历程第29-32页
        3.1.1 苏南以地兴企的工业用地增量形成阶段第29-31页
        3.1.2 镇级工业园区的工业用地增量扩张阶段第31页
        3.1.3 三集中政策引导工业用地存量挖潜阶段第31-32页
    3.2 苏南小城镇存量工业用地分布类型第32-35页
        3.2.1 中心镇区分散型存量工业用地第33页
        3.2.2 镇区边缘分散型存量工业用地第33-34页
        3.2.3 镇级工业园区型存量工业用地第34-35页
    3.3 苏南小城镇存量工业用地现状问题第35-39页
        3.3.1 中心镇区分散型存量工业用地现状问题第35-36页
        3.3.2 镇区边缘分散型存量工业用地现状问题第36-37页
        3.3.3 镇级工业园区型存量工业用地现状问题第37-39页
第四章 苏南小城镇存量工业用地再开发宏观策略第39-47页
    4.1 存量工业用地再开发困境第39-41页
        4.1.1 多元利益主体阻碍再开发第39页
        4.1.2 规划滞后小城镇工业发展第39-40页
        4.1.3 土地增值效益导致回购难第40页
        4.1.4 工业用地市场机制不完善第40-41页
    4.2 存量工业用地再开发原则第41-43页
        4.2.1 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共享原则第41页
        4.2.2 社会经济环境等可持续发展原则第41-42页
        4.2.3 提高存量工业用地增值收益原则第42页
        4.2.4 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原则第42-43页
    4.3 存量工业用地再开发宏观策略第43-47页
        4.3.1 协调各利益主体、实现经济利益共享第43-44页
        4.3.2 规划方法因地制宜、实现可持续发展第44页
        4.3.3 挖掘增值收益、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第44-45页
        4.3.4 宏观调控加市场配置、完善土地市场第45-47页
第五章 苏南小城镇存量工业用地再开发微观策略第47-67页
    5.1 中心镇区分散型存量工业用地的静态蓝图再开发模式第47-54页
        5.1.1 土地资源高效配置的静态蓝图规划方法第47页
        5.1.2 静态蓝图规划方法的适用性第47-48页
        5.1.3 功能置换原则第48-49页
        5.1.4 功能置换第49-52页
        5.1.5 昆山市锦溪镇中心镇区分散型存量工业用地再开发第52-54页
    5.2 镇区边缘分散型存量工业用地的灰色用地再开发模式第54-59页
        5.2.1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灰色用地规划方法第54-55页
        5.2.2 灰色用地规划方法的适用性第55-56页
        5.2.3 功能置换原则第56页
        5.2.4 功能置换第56-57页
        5.2.5 灰色用地运营模式第57-58页
        5.2.6 昆山市锦溪镇镇区边缘分散型存量工业用地再开发第58-59页
    5.3 镇级工业园区型存量工业用地的弹性土地出让再开发模式第59-67页
        5.3.1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弹性土地出让第59-61页
        5.3.2 弹性土地出让的适用性第61页
        5.3.3 转型升级原则第61-62页
        5.3.4 转型升级第62-64页
        5.3.5 昆山市张浦镇镇级工业园区存量工业用地再开发第64-6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主要结论第67-68页
    6.2 研究创新点第68页
    6.3 存在的不足第68页
    6.4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图表目录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简介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白菜—结球甘蓝1号染色体异附加系衍生后代外源染色体的遗传分析
下一篇:语义知识规则约束下公路三维模型的重建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