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车轴的线结构光测量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3-17页 |
1.3.1 点结构光测量系统 | 第13-15页 |
1.3.2 线结构光测量系统 | 第15-17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车轴测量精度要求与测量系统设计 | 第19-26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车轴的构成及精度要求 | 第19-22页 |
2.2.1 车轴各部位名称及作用 | 第19-20页 |
2.2.2 车轴的测量精度要求 | 第20-22页 |
2.3 测量系统设计 | 第22-26页 |
2.3.1 双目线结构光测量系统 | 第22-24页 |
2.3.2 车轴测量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特征提取方法 | 第26-37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特征点定位 | 第26-30页 |
3.2.1 图像滤波处理 | 第27页 |
3.2.2 亚像素提取算法 | 第27-28页 |
3.2.3 特征点亚像素提取实验 | 第28-30页 |
3.3 结构光条的提取 | 第30-37页 |
3.3.1 结构光类型与主要提取方法 | 第30页 |
3.3.2 边缘检测方法结构光条提取 | 第30-34页 |
3.3.3 光条轮廓的表达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光条特征匹配 | 第37-47页 |
4.1 引言 | 第37-38页 |
4.2 极线约束与反对称阵 | 第38-39页 |
4.2.1 极线约束 | 第38页 |
4.2.2 反对称阵及其性质 | 第38-39页 |
4.3 外极线几何的表示 | 第39-41页 |
4.3.1 像平面坐标系中的外极线表达 | 第39页 |
4.3.2 像素坐标系中的外极线表达 | 第39-40页 |
4.3.3 投影矩阵下的外极线表达 | 第40-41页 |
4.4 基础矩阵求解 | 第41-45页 |
4.4.1 基础矩阵求解原理 | 第41-43页 |
4.4.2 基础矩阵高精度解法 | 第43页 |
4.4.3 基础矩阵求取实验 | 第43-45页 |
4.5 结构光条匹配方法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摄影测量与三维重建方法 | 第47-54页 |
5.1 引言 | 第47页 |
5.2 摄影测量坐标 | 第47-49页 |
5.2.1 像素坐标系与像平面坐标系 | 第47-48页 |
5.2.2 像平面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 | 第48-49页 |
5.2.3 摄像机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 | 第49页 |
5.3 摄影测量模型 | 第49-50页 |
5.4 三维重建方法 | 第50-54页 |
5.4.1 基于投影矩阵下三维坐标求解 | 第50-51页 |
5.4.2 基于基础矩阵的结构参数求解 | 第51-52页 |
5.4.3 基于结构参数物体三维坐标求解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精密运动台运动分析 | 第54-61页 |
6.1 引言 | 第54页 |
6.2 精密运动台轴向运动 | 第54-55页 |
6.3 绝对外方位定位 | 第55-59页 |
6.3.1 刚体变换 | 第55-56页 |
6.3.2 绝对外方位解算 | 第56-59页 |
6.4 精密运动台旋转运动 | 第59-61页 |
第七章 实验 | 第61-65页 |
7.1 引言 | 第61-62页 |
7.2 光条特征匹配实验 | 第62-63页 |
7.3 车轴直径测量实验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