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5-2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5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15页 |
2.1.3 水文气候 | 第15页 |
2.1.4 土壤植被 | 第15-1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3 土壤风蚀度特征分析 | 第21-25页 |
3.1 土壤风蚀度特征 | 第21-23页 |
3.2 讨论 | 第23-24页 |
3.3 小结 | 第24-25页 |
4 土壤干团聚体指标特征分析 | 第25-34页 |
4.1 土壤团聚体指标特征 | 第25-31页 |
4.1.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干团聚体指标均值分析 | 第25-26页 |
4.1.2 平筛和旋筛干团聚体指标参数分析 | 第26-30页 |
4.1.3 土壤干团聚体指标与风蚀度分析 | 第30-31页 |
4.2 讨论 | 第31-32页 |
4.3 小结 | 第32-34页 |
5 可蚀性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34-38页 |
5.1 可蚀性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特征 | 第34-36页 |
5.1.1 土壤理化性质计算 | 第34-35页 |
5.1.2 可蚀性指标和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特征 | 第35-36页 |
5.2 讨论 | 第36-37页 |
5.3 小结 | 第37-38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38-4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38-40页 |
6.2 创新点 | 第40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