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论文

东北低山区不同水保措施坡面融雪侵蚀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20页
        1.2.1 一般水保措施对融雪侵蚀的作用第15-16页
        1.2.2 融雪期土壤抗蚀性研究第16-17页
        1.2.3 融雪期土壤侵蚀防治措施研究第17-20页
    1.3 研究目标第20页
        1.3.1 不同水保措施坡面积雪消融规律第20页
        1.3.2 不同水保措施坡面融雪侵蚀规律第20页
        1.3.3 不同水保措施对融雪侵蚀防控效果第20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26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2-23页
        2.1.1 吉兴小流域第22页
        2.1.2 径流观测场第22-23页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3-26页
        2.2.1 积雪特性测定第23-24页
        2.2.2 融雪径流泥沙观测第24页
        2.2.3 数据选取与处理第24-26页
第三章 不同水保措施坡面融雪期雪特性分析第26-40页
    3.1 积雪深度第26-30页
        3.1.1 坡面积雪深度第26页
        3.1.2 各措施积雪深度第26-28页
        3.1.3 不同坡位积雪深度第28-30页
    3.2 积雪体积含水率第30-33页
        3.2.1 分层积雪体积含水率第30-31页
        3.2.2 各措施积雪体积含水率第31页
        3.2.3 不同坡位积雪体积含水率第31-33页
    3.3 积雪密度第33-38页
        3.3.1 分层积雪密度第33-34页
        3.3.2 各措施积雪密度第34-36页
        3.3.3 不同坡位积雪密度第36-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不同水保措施坡面融雪侵蚀特征第40-51页
    4.1 坡面产流产沙变化第40-45页
        4.1.1 坡面融雪初始产流量第40页
        4.1.2 融雪产流时间差异第40-41页
        4.1.3 融雪径流强度变化第41-45页
    4.2 坡面产沙特征第45-46页
    4.3 融雪径流对产沙的影响第46-47页
    4.4 坡面融雪侵蚀后期表土特性分析第47-49页
        4.4.1 表土温度第47-48页
        4.4.2 表土含水率第48-49页
        4.4.3 土壤解冻深度第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融雪与降雨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值对比第51-55页
    5.1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值第51页
    5.2 融雪与降雨条件下各措施因子值对比第51-53页
        5.2.1 融雪较降雨条件下因子值减小的措施第51-53页
        5.2.2 融雪较降雨条件下因子值增大的措施第53页
    5.3 融雪与降雨侵蚀特征对比第53-54页
    5.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6.1 主要结论第55-56页
    6.2 创新点第56页
    6.3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变迁中的乡村记忆--以安徽Z村为例
下一篇:基于碳足迹视角的森林旅游生态效率研究--以本溪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