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1.2 选题依据 | 第15-17页 |
| 1.3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 1.4 本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 第18-19页 |
| 第2章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5页 |
| 2.1 华北克拉通的演化简史 | 第19页 |
| 2.2 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 | 第19-20页 |
| 2.3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地质概况 | 第20-22页 |
| 2.4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 第3章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岩体地质和岩相学 | 第25-29页 |
| 3.1 上店花岗斑岩岩体 | 第25-27页 |
| 3.2 登封正长花岗岩岩体 | 第27-29页 |
| 第4章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古元古代花岗岩的锆石年代学 | 第29-46页 |
| 4.1 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 4.1.1 样品的采集和锆石的分选、制靶 | 第30页 |
| 4.1.2 透射光、反射光和阴极发光图像的采集 | 第30-31页 |
| 4.1.3 锆石LA-ICP-MS U-Pb年龄的测定 | 第31页 |
| 4.2 分析结果 | 第31-39页 |
| 4.2.1 上店花岗斑岩 | 第32-35页 |
| 4.2.2 登封正长花岗岩 | 第35-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6页 |
| 第5章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 | 第46-57页 |
| 5.1 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 5.1.1 主量元素分析 | 第46页 |
| 5.1.2 微量元素分析 | 第46-47页 |
| 5.2 分析结果 | 第47-53页 |
| 5.2.1 主量元素 | 第47-49页 |
| 5.2.2 微量元素 | 第49-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7页 |
| 第6章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古元古代花岗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 | 第57-66页 |
| 6.1 分析方法 | 第57-59页 |
| 6.1.1 全岩Sr-Nd同位素 | 第57-58页 |
| 6.1.2 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 | 第58-59页 |
| 6.2 分析结果 | 第59-62页 |
| 6.2.1 全岩Sr-Nd同位素 | 第59-60页 |
| 6.2.2 锆石原位Hf同位素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6页 |
| 第7章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 | 第66-81页 |
| 7.1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形成时代 | 第66-67页 |
| 7.2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古元古代花岗岩的成因类型 | 第67-69页 |
| 7.3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古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和岩石成因 | 第69-76页 |
| 7.4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缘古元古代A型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 第76-81页 |
| 第8章 结论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92页 |
| 作者简介 | 第92-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