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电化学法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电化学法概述 | 第10-12页 |
1.2.2 阳极催化氧化工艺 | 第12-13页 |
1.2.3 阴极间接氧化工艺 | 第13-14页 |
1.3 气体扩散电极简介 | 第14-15页 |
1.4 气体扩散电极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4.1 气体扩散电极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 | 第15-17页 |
1.4.2 气体扩散电极原位合成过氧化氢 | 第17-18页 |
1.4.3 气体扩散电极之金属-空气电池 | 第18-19页 |
1.4.4 气体扩散电极法降解有机污染物 | 第19-21页 |
1.5 气体扩散电极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21页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1-24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24-25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24-25页 |
2.2 实验装置及运行 | 第25-26页 |
2.3 气体扩散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第26-27页 |
2.4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7-32页 |
2.4.1 水样分析方法 | 第27-31页 |
2.4.2 电极的表征分析方法 | 第31页 |
2.4.3 电化学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第3章 气体扩散阴极法降解苯酚的研究 | 第32-45页 |
3.1 反应条件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32-40页 |
3.1.1 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3.1.2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3.1.3 pH值变化的影响 | 第34-38页 |
3.1.4 通气量变化的影响 | 第38-39页 |
3.1.5 苯酚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 钛网的重复性能测试 | 第40-42页 |
3.2.1 高温煅烧法重制气体扩散阴极 | 第40-41页 |
3.2.2 钛网重制后阴极降解苯酚效果 | 第41-42页 |
3.3 苯酚降解矿化效果分析 | 第42-43页 |
3.4 苯酚降解表观动力学分析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气体扩散阴极法降解 2,4-二氯苯酚的研究 | 第45-60页 |
4.1 气体扩散阴极降解氯酚的实验条件优化 | 第45-51页 |
4.1.1 电极间距变化的影响 | 第45-47页 |
4.1.2 电流密度变化的影响 | 第47-48页 |
4.1.3 电解质浓度变化的影响 | 第48-49页 |
4.1.4 固定p H值变化的影响 | 第49-50页 |
4.1.5 通气量变化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 氯酚脱氯效果分析 | 第51-53页 |
4.3 氯酚矿化效果分析 | 第53页 |
4.4 氯酚降解表观动力学分析 | 第53-55页 |
4.5 氯酚的降解路径分析 | 第55-58页 |
4.5.1 中间产物分析 | 第55-56页 |
4.5.2 降解路径图 | 第56-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气体扩散阴极表征及电化学分析 | 第60-69页 |
5.1 SEM及效果分析 | 第60-62页 |
5.2 孔容-孔径及比表面积分析 | 第62-64页 |
5.3 等温吸附-脱附曲线 | 第64-65页 |
5.4 气体扩散电极电化学分析 | 第65-68页 |
5.4.1 苯酚降解过程循环伏安曲线 | 第65-67页 |
5.4.2 2,4-二氯苯酚降解过程循环伏安曲线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