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两阶段工作软钢消能器力学性能理论及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软钢材料的研究与发展第10-11页
    1.3 消能减震技术简介第11-12页
    1.4 消能器的分类与构造第12-16页
    1.5 软钢消能器的研究概况第16-20页
        1.5.1 国外软钢消能器的研究概况第16-17页
        1.5.2 国内软钢消能器的研究概况第17-18页
        1.5.3 软钢消能器的工程应用第18-19页
        1.5.4 软钢消能器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的理论分析第21-33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的构造形式及耗能机理第21-22页
        2.2.1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的构造形式第21-22页
        2.2.2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的工作原理第22页
    2.3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的力学性能第22-26页
        2.3.1 弯曲型耗能钢板力学性能第22-24页
        2.3.2 剪切型耗能钢板力学性能第24-26页
    2.4 软钢消能器的恢复力模型第26-29页
        2.4.1 理想弹塑性模型第27页
        2.4.2 双线性模型第27页
        2.4.3 Ramberg-Osgood模型第27-28页
        2.4.4 Bouc-Wen模型第28-29页
    2.5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的性能指标第29-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有限元分析第33-45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试验构件设计第33-36页
        3.2.1 弯曲耗能板尺寸设计第33页
        3.2.2 剪切耗能板尺寸设计第33-36页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6-38页
        3.3.1 定义单元第36-37页
        3.3.2 定义材料第37页
        3.3.3 引入初始缺陷第37-38页
        3.3.4 边界条件和加载制度第38页
    3.4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第38-43页
        3.4.1 应力发展历程第38-41页
        3.4.2 屈服位移和屈服荷载第41-42页
        3.4.3 滞回曲线第42页
        3.4.4 骨架曲线第42-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的试验研究第45-64页
    4.1 实验内容及目的第45页
    4.2 材性试验第45-48页
    4.3 加载速率对消能器性能影响研究第48-51页
        4.3.1 消能器试件参数第48页
        4.3.2 试验加载装置第48-49页
        4.3.3 加载制度第49页
        4.3.4 试验现象与结果分析第49-51页
    4.4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的性能试验研究第51-62页
        4.4.1 弯剪组合型型软钢消能器试验试件第51-52页
        4.4.2 试验加载装置设计第52-53页
        4.4.3 试验测点布置第53-54页
        4.4.4 试验加载制度第54-55页
        4.4.5 试验现象及分析第55-57页
        4.4.6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57-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的参数化分析第64-76页
    5.1 引言第64页
    5.2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第64-65页
    5.3 单板模型参数化分析结果第65-73页
        5.3.1 弯曲耗能板的屈服位移及屈服后刚度第65-68页
        5.3.2 剪切耗能板的屈服位移及屈服后刚度第68-73页
    5.4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恢复力模型的建立第73-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的工程设计方法第76-87页
    6.1 引言第76页
    6.2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结构减震设计方法第76-77页
    6.3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框架结构减震算例第77-86页
        6.3.1 工程概况第77页
        6.3.2 弯剪组合型软钢消能器的设计第77-78页
        6.3.3 地震波的选取第78页
        6.3.4 多遇地震作用下减震结构时程分析第78-82页
        6.3.5 罕遇地震作用下减震结构时程分析第82-86页
    6.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7.1 结论第87-88页
    7.2 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1页
附录A 弯曲板单板模型参数表第91-92页
附录B 剪切板单板模型参数表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控制系统随机诱导丢包补偿的控制器设计
下一篇: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杂合子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