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问题实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3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1.5.1 研究内容第14页
        1.5.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2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概述第15-20页
    2.1 违约责任的界定第15页
    2.2 侵权责任的界定第15页
    2.3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异同第15-17页
        2.3.1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共同点第15-16页
        2.3.2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第16-17页
    2.4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构成第17-20页
        2.4.1 竞合的界定第18页
        2.4.2 责任竞合的界定第18-19页
        2.4.3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产生的原因第19页
        2.4.4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构成要件第19-20页
3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立法与学说第20-26页
    3.1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不同立法模式第20-21页
        3.1.1 禁止竞合第20页
        3.1.2 限制竞合第20页
        3.1.3 允许竞合第20-21页
    3.2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理论学说第21-26页
        3.2.1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基础第21-22页
        3.2.2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适用范围第22-24页
        3.2.3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法律效果第24-26页
4 我国司法实践中责任竞合案件的类型化梳理第26-34页
    4.1 数据来源与总体情况第26页
    4.2 案例分类统计第26-34页
        4.2.1 财产损害型第28页
        4.2.2 人身损害型第28-29页
        4.2.3 财产损害与人身损害交叉型第29-34页
5 我国司法实务中的责任竞合问题分析第34-45页
    5.1 竞合选择中当事人的主要考量因素第34-37页
        5.1.1 诉讼时效第34页
        5.1.2 构成要件第34-37页
        5.1.3 赔偿范围第37页
    5.2 责任竞合案件中的裁判分歧第37-45页
        5.2.1 是否支持当事人二审改变责任主张第37-40页
        5.2.2 是否要求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主体统一第40-41页
        5.2.3 是否支持后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第41-42页
        5.2.4 是否支持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第42-45页
6 我国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问题的解决方案第45-50页
    6.1 法解释学路径第45-47页
        6.1.1 法解释学的概念第45页
        6.1.2 《民法总则》第186条的解释第45-47页
    6.2 法律创制路径第47-50页
        6.2.1 原则上应限制责任竞合第47-48页
        6.2.2 归属合同法保护的情形第48页
        6.2.3 归属侵权法保护的情形第48页
        6.2.4 其它情形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奏议文研究
下一篇:城市道路开放空间要素引导与管控研究--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