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页 |
外文摘要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章 早期学术历程 | 第14-18页 |
第一节 早年求学经历 | 第14-16页 |
一、跟从名师求学 | 第14-15页 |
二、踏上科研之路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早期学术成果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成熟时期的渤海史著述及贡献 | 第18-30页 |
第一节 《渤海国及其滨海地区文化遗存》简述 | 第18-23页 |
一、《渤海国及其滨海地区文化遗存》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二、《渤海国及其滨海地区文化遗存》中对渤海历史的认识 | 第20-23页 |
第二节 《渤海国及其滨海地区文化遗存》评析 | 第23-27页 |
一、研究特点 | 第23-25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25-27页 |
第三节 成熟时期的贡献及其他著述 | 第27-29页 |
一、成熟时期的主要贡献 | 第27-28页 |
二、成熟时期的其他成果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巅峰时期的渤海史著述及成就 | 第30-53页 |
第一节 《渤海国及其俄罗斯远东部落》成书及内容 | 第30-34页 |
一、《渤海国及其俄罗斯远东部落》的成书背景 | 第30-31页 |
二、《渤海国及其俄罗斯远东部落》的主要内容 | 第31-34页 |
第二节 《渤海国及其俄罗斯远东部落》中对渤海史的认识 | 第34-42页 |
一、对渤海国行政制度、社会制度的认识 | 第34-36页 |
二、对渤海手工业的认识 | 第36-38页 |
三、对渤海文化的认识 | 第38-39页 |
四、对渤海国政治历史的认识 | 第39-42页 |
第三节 《渤海国及其俄罗斯远东部落》中的渤海遗存评述 | 第42-45页 |
一、俄罗斯滨海地区渤海遗存概述 | 第42-43页 |
二、滨海地区渤海文化遗存特点 | 第43-45页 |
第四节 《渤海国及其俄罗斯远东部落》对渤海史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 第45-51页 |
一、对20世纪俄罗斯渤海史研究的回顾及认识 | 第45-47页 |
二、对中、日、韩、朝渤海史研究的回顾与评判 | 第47-51页 |
第五节 巅峰时期的其他著述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沙弗库诺夫渤海史研究特质及学术地位 | 第53-63页 |
第一节 研究特质 | 第53-57页 |
一、以考古学为基本研究手段 | 第53-55页 |
二、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 | 第55-57页 |
第二节 学术地位 | 第57-62页 |
一、奥克拉德尼科夫学派的中坚力量 | 第57-60页 |
二、远东考古学界的杰出代表 | 第60-61页 |
三、渤海史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90页 |
沙弗库诺夫研究成果名录 | 第6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