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错层板柱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错层板柱结构的研究发展综述第12-17页
        1.3.1 板柱结构的研究概述第12-15页
        1.3.2 错层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3 错层板柱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7页
    1.4 有待解决的问题第17-18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6 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二章 错层板柱结构体系概念设计第21-34页
    2.1 错层板柱结构体系概念设计的研究路线第21-22页
    2.2 错层板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第22-29页
        2.2.1 自振周期第22-23页
        2.2.2 地震位移反应第23-25页
        2.2.3 层间最大位移分布第25-26页
        2.2.4 基底剪力第26-29页
    2.3 错层板柱节点内力分布第29页
    2.4 错层板柱节点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9-31页
        2.4.1 边梁对错层板柱节点水平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第29-30页
        2.4.2 楼板错层高度对错层板柱节点水平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第30-31页
        2.4.3 柱内配箍对错层板柱节点水平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第31页
    2.5 错层板柱结构体系概念设计第31-33页
        2.5.1 错层板柱结构体系抗震概念设计第31-32页
        2.5.2 错层板柱结构中错层节点概念设计第32-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错层板柱节点低周反复试验研究第34-53页
    3.1 试验目的第34页
    3.2 试件设计第34-36页
    3.3 材料力学性能第36-37页
        3.3.1 钢筋力学性能第36-37页
        3.3.2 混凝土力学性能第37页
    3.4 加载装置和加载制度第37-39页
        3.4.1 加载装置第37-38页
        3.4.2 加载制度第38-39页
    3.5 测试内容和方法第39-41页
    3.6 试验现象第41-45页
        3.6.1 试件SCJ1试验现象第41-43页
        3.6.2 试件SCJ2试验现象第43-45页
    3.7 试验结果分析第45-51页
        3.7.1 滞回曲线第45-46页
        3.7.2 骨架曲线第46-47页
        3.7.3 延性性能第47-48页
        3.7.4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第48页
        3.7.5 钢筋应变第48-51页
        3.7.6 上柱剪切刚度第51页
    3.8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错层板柱节点数值模拟及理论研究第53-73页
    4.1 错层板柱节点数值模拟分析第53-63页
        4.1.1 有限元模型参数定义第53-55页
        4.1.2 有限元模型细节第55-56页
        4.1.3 有限元结果分析第56-60页
        4.1.4 参数分析第60-63页
    4.2 错层板柱节点的受力机理分析第63-71页
        4.2.1 节点核心区内力计算第63-69页
        4.2.2 错层短柱抗剪承载力计算第69-70页
        4.2.3 边梁受扭承载力计算第70页
        4.2.4 错层板柱节点水平抗剪承载力公式应用第70-71页
    4.3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错层板柱结构体系的振动台试验研究第73-111页
    5.1 错层板柱结构模型设计第73-78页
        5.1.1 原型结构第73页
        5.1.2 模型相似系数第73-74页
        5.1.3 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及配筋第74-78页
        5.1.4 试验模型底座第78页
    5.2 材料力学性能第78-79页
        5.2.1 镀锌铁丝力学性能第78-79页
        5.2.2 混凝土力学性能第79页
        5.2.3 相似系数调整第79页
    5.3 错层板柱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第79-85页
        5.3.1 试验设备与仪器第79-80页
        5.3.2 测点布置第80页
        5.3.3 地震波的选取第80-81页
        5.3.4 附加质量与初始应变第81-82页
        5.3.5 加速度时程曲线和试验进程第82-85页
    5.4 试验现象描述第85-87页
    5.5 试验结果分析第87-104页
        5.5.1 结构模型的动力特性第87-89页
        5.5.2 结构模型的加速度时程第89-93页
        5.5.3 结构模型的位移反应第93-98页
        5.5.4 结构模型的应变分布第98-101页
        5.5.5 结构模型的扭转效应第101-103页
        5.5.6 结构模型的剪力分布情况第103-104页
    5.6 原型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第104-109页
        5.6.1 原型结构的动力特性第104-105页
        5.6.2 原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第105-107页
        5.6.3 原型结构的位移反应第107-109页
    5.7 试验结论第109-110页
    5.8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六章 错层板柱体系弹塑性分析及优化第111-124页
    6.1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111-113页
        6.1.1 材料模型及单元类型第111-112页
        6.1.2 阻尼系统的选择第112页
        6.1.3 地震波的选择第112-113页
    6.2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第113-117页
        6.2.1 动力特性第113-114页
        6.2.2 结构整体变形第114页
        6.2.3 弹塑性层间位移第114-116页
        6.2.4 基底剪力第116-117页
    6.3 软钢斜撑方案与原结构的对比分析第117-122页
        6.3.1 软钢斜撑的设计第117-118页
        6.3.2 优化后有限元模型及其自振特性第118-119页
        6.3.3 结构整体变形第119页
        6.3.4 结构层间位移角第119-120页
        6.3.5 结构塑性耗能第120-122页
    6.4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第七章 设计建议与总结展望第124-131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24-128页
        7.1.1 错层板柱结构体系抗震概念设计第124-125页
        7.1.2 错层板柱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第125-126页
        7.1.3 错层板柱节点数值模拟及理论研究第126页
        7.1.4 错层板柱结构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第126-127页
        7.1.5 错层板柱结构体系的优化第127-128页
    7.2 错层板柱结构体系的设计建议第128-129页
        7.2.1 抗震概念设计第128页
        7.2.2 结构构件设计第128-129页
    7.3 本文不足和研究展望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其他成果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Y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控制研究
下一篇:婴儿配方奶粉的营养素货架期内的衰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