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9页 |
(三)论文结构 | 第9-10页 |
一、从“中山案”审视在民事诉讼中间接证据的运用 | 第10-17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10-11页 |
(二)案例评析 | 第11-13页 |
(三)间接证据的基本内容 | 第13-17页 |
1.间接证据的界定 | 第13-14页 |
2.间接证据的功能 | 第14-15页 |
3.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 第15-17页 |
二、间接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运用的困境 | 第17-23页 |
(一)间接证据的推理法则存在缺陷 | 第17-19页 |
(二)“高度盖然性”对间接证据适用的局限 | 第19-21页 |
(三)法官适用间接证据缺乏能动性 | 第21-23页 |
三、完善间接证据运用的几点建议 | 第23-30页 |
(一)规范间接证据的推理法则 | 第23-26页 |
(二)发挥法官适用间接证据的能动性 | 第26-27页 |
(三)适案调整间接证据的证明标准 | 第27-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