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固氮施氏假单胞菌RNA分子伴侣蛋白Hfq的功能鉴定及表达特性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1 前言第12页
    1.2 Hfq的发现及其主要特征第12-14页
    1.3 Hfq参与生理调控的分子机制第14-17页
        1.3.1 Hfq参与靶标基因的转录后调控第14页
        1.3.2 Hfq介导sRNA与rpoS mRNA的相互作用第14-16页
        1.3.3 Hfq蛋白自身表达活性的调控第16-17页
    1.4 hfq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第17-22页
        1.4.1 hfq参与细菌的生长及胁迫抗性第17-18页
        1.4.2 hfq影响细菌的群体感应第18-20页
        1.4.3 hfq影响细菌致病性第20-21页
        1.4.4 hfq影响细菌生物固氮第21-22页
    1.5 立题依据第22-23页
第二章 施氏假单胞菌A1501 中hfq突变株和回补菌株的构建第23-37页
    2.1 材料第23-25页
        2.1.1 菌株和质粒第23页
        2.1.2 培养基第23-24页
        2.1.3 酶和化学试剂第24-25页
        2.1.4 主要仪器第25页
    2.2 方法第25-30页
        2.2.1 细菌质粒的提取第25-26页
        2.2.2 细菌基因组的提取第26-27页
        2.2.3 引物设计第27页
        2.2.4 PCR产物的纯化第27-28页
        2.2.5 酶切及连接第28页
        2.2.6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28页
        2.2.7 三亲本结合实验第28-29页
        2.2.8 hfq转录分析第29-30页
    2.3 结果分析第30-36页
        2.3.1 hfq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第30-32页
        2.3.3 hfq非极性突变株的构建第32-36页
    2.4 讨论第36-37页
第三章 hfq突变株生理生化表型的鉴定第37-61页
    3.1 材料第37-41页
        3.1.1 菌株和质粒第37页
        3.1.2 培养基第37-38页
        3.1.3 酶和化学试剂第38页
        3.1.4 主要仪器第38-39页
        3.1.5 PCR引物设计第39-41页
    3.2 方法第41-48页
        3.2.1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41-42页
        3.2.2 固氮酶活的测定第42页
        3.2.3 Western blot检测固氮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第42-44页
        3.2.4 逆境胁迫实验第44页
        3.2.5 反硝化能力的测定第44-45页
        3.2.6 趋化运动实验第45页
        3.2.7 生物膜的测定第45-46页
        3.2.8 Biolog分析野生型与突变株对碳源的利用情况第46页
        3.2.9 RNA的提取第46-48页
        3.2.10 荧光实时定量PCR反应第48页
    3.3 结果分析第48-59页
        3.3.1 系统发育分析第48-49页
        3.3.2 hfq突变株的生长曲线第49-50页
        3.3.3 hfq突变对固氮酶活的影响第50-51页
        3.3.4 hfq突变对固氮相关基因的影响第51页
        3.3.5 hfq突变对固氮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第51-52页
        3.3.6 hfq突变对胁迫抗性的影响第52-54页
        3.3.7 hfq突变对反硝化能力的影响第54-56页
        3.3.8 hfq突变和回补菌株对细菌运动能力的影响第56-57页
        3.3.9 生物膜的测定第57-58页
        3.3.10 Biolog分析hfq突变对碳源的利用情况的影响第58-59页
    3.4 讨论第59-61页
第四章 RpoS激活hfq表达的研究第61-76页
    4.1 材料第61-63页
        4.1.1 菌株和质粒第61页
        4.1.2 培养基第61-62页
        4.1.3 酶和化学试剂第62页
        4.1.4 主要仪器第62页
        4.1.5 常用溶液第62-63页
    4.2 方法第63-68页
        4.2.1 RpoS蛋白的表达纯化第63-64页
        4.2.2 SDS-PAGE电泳第64-65页
        4.2.3 凝胶阻滞实验(EMSA)第65-66页
        4.2.4 Hfq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6-6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8-74页
        4.3.1 hfq上游区域分析第68-69页
        4.3.2 RpoS蛋白的纯化第69-70页
        4.3.3 凝胶阻滞实验分析蛋白与DNA的结合第70页
        4.3.4 RpoS蛋白与A1501 中hfq基因启动子的结合第70-71页
        4.3.5 Hfq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1-74页
        4.3.6 Hfq蛋白表达与纯化第74页
    4.4 讨论第74-76页
第五章 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作者简历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邻氟苯胺连续重氮化工艺及中试装置的研发
下一篇:高CO2浓度对超级稻稻穗不同位置籽粒结实能力和品质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