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缩略词表 | 第7-8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9页 |
| 1.1 Vibsane型二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 第9-18页 |
| 1.1.1 十一元环vibsane型二萜 | 第9-11页 |
| 1.1.2 七元环vibsane型二萜 | 第11-14页 |
| 1.1.3 重排vibsane型二萜 | 第14-18页 |
| 1.2 Vibsane型二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 第18-22页 |
| 1.2.1 十一元环vibsane型二萜的生物合成 | 第18-19页 |
| 1.2.2 七元环vibsane型二萜的生物合成 | 第19-21页 |
| 1.2.3 重排vibsane型二萜的生物合成 | 第21-22页 |
| 1.3 Vibsane型二萜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 | 第22-24页 |
| 1.3.1 细胞毒活性 | 第22-23页 |
| 1.3.2 神经营养活性 | 第23页 |
| 1.3.3 抗炎活性 | 第23页 |
| 1.3.4 鱼毒活性 | 第23页 |
| 1.3.5 植物生长抑制活性 | 第23-24页 |
| 1.4 Vibsane型二萜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 | 第24-28页 |
| 1.4.1 十一元环vibsane型二萜的化学合成 | 第24-26页 |
| 1.4.2 七元环vibsane型二萜的化学合成 | 第26-27页 |
| 1.4.3 重排vibsane型二萜的化学合成 | 第27-28页 |
| 1.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琼花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 第29-56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 2.1.1 植物来源与鉴定 | 第29页 |
| 2.1.2 仪器与试剂 | 第29页 |
| 2.1.3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1-54页 |
| 2.2.1 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第31-34页 |
| 2.2.2 化合物结构解析 | 第34-49页 |
| 2.2.3 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 | 第49-54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三章 琼花乙酸乙酯部位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6-60页 |
| 3.1 前言 | 第56页 |
| 3.2 仪器与材料 | 第56页 |
| 3.3 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 3.3.1 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 第57页 |
| 3.3.2 ABTS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 第57-58页 |
| 3.4 数据统计方法 | 第58页 |
| 3.5 实验结果 | 第58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讨论 | 第60-61页 |
| 总结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附录 | 第67-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个人简介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