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3.1 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偿付能力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3页 |
2.1 偿付能力的概念及其内容构成 | 第15-17页 |
2.1.1 偿付能力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偿付能力的内容构成 | 第15-17页 |
2.2 对偿付能力实施监管的必要以及监管的原则 | 第17-19页 |
2.2.1 对偿付能力实施监管的必要 | 第17-18页 |
2.2.2 偿付能力监管的原则 | 第18-19页 |
2.3 我国偿付能力发展的历程 | 第19-23页 |
2.3.1 第一个阶段:偿付能力概念的首次提出 | 第20-21页 |
2.3.2 第二个阶段:偿付能力与市场行为并重 | 第21页 |
2.3.3 第三个阶段:偿付能力成为监管的核心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价指标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3-30页 |
3.1 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估体系的内容 | 第23-26页 |
3.1.1 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内容 | 第23-25页 |
3.1.2 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价指标设立的依据 | 第25-26页 |
3.2 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价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30页 |
3.2.1 覆盖的风险内容偏少 | 第26-28页 |
3.2.2 缺乏对偿付能力的综合反映与评价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及其指标化 | 第30-40页 |
4.1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第30-34页 |
4.1.1 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外部因素 | 第30-31页 |
4.1.2 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内部因素 | 第31-33页 |
4.1.3 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 第33-34页 |
4.2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指标化 | 第34-40页 |
4.2.1 影响因素指标化的原则 | 第34-35页 |
4.2.2 影响因素指标的计算规则 | 第35-38页 |
4.2.3 影响因素指标的样本量化准备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因素指标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分析 | 第40-51页 |
5.1 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40-44页 |
5.1.1 灰色关联模型及使用目的介绍 | 第40-41页 |
5.1.2 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41-43页 |
5.1.3 结果与评价 | 第43-44页 |
5.2 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 第44-51页 |
5.2.1 主成分分析模型及使用目的介绍 | 第44-46页 |
5.2.2 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主成分法分析 | 第46-49页 |
5.2.3 结果与评价 | 第49-51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建议和措施 | 第51-56页 |
6.1 完善偿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 第51-53页 |
6.1.1 丰富指标内容并科学进行指标筛选 | 第51-52页 |
6.1.2 加强信息化建设并进一步开发完善指标综合评价系统 | 第52-53页 |
6.1.3 建立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监管体系 | 第53页 |
6.2 完善偿付能力监管的其他措施 | 第53-56页 |
6.2.1 完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相关制度 | 第53-54页 |
6.2.2 加强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控 | 第54-55页 |
6.2.3 实施全面有效监督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