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海上油气田开发开采机械设备论文--仪器、仪表与辅助设备论文

水下井口连接器密封接触特性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2 井口连接器分类第13-15页
        1.2.1 按连接方式分类第13-15页
        1.2.2 按主管道方向分类第15页
    1.3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第15-19页
        1.3.1 井口连接器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2 井口连接器金属密封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3 发展趋势第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2章 井口连接器受力分析及密封机理研究第21-35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井口连接器受力分析第21-30页
        2.2.1 井口连接器预紧工况受力分析第22-25页
        2.2.2 井口连接器生产工况受力分析第25-29页
        2.2.3 井口连接器完井/修井工况受力分析第29-30页
    2.3 金属密封圈微观密封机理研究第30-34页
        2.3.1 金属密封圈与本体、井口微观研究第31-32页
        2.3.2 密封接触微观研究第32-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预紧、生产工况井口连接器接触特性分析第35-61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井口连接器接触有限元分析第35-40页
        3.2.1 连接器 3D模型简化及结构参数第35-36页
        3.2.2 连接器模型网格划分与接触设定第36-38页
        3.2.3 载荷及边界条件第38-39页
        3.2.4 连接器模型计算结果第39-40页
    3.3 金属密封圈接触特性分析第40-49页
        3.3.1 金属密封圈接触载荷分析第40-42页
        3.3.2 金属密封圈接触应力分析第42-44页
        3.3.3 金属密封圈接触直径分析第44页
        3.3.4 金属密封圈基本接触宽度分析第44-45页
        3.3.5 金属密封圈有效接触宽度分析第45-46页
        3.3.6 金属密封圈接触变形分析第46-47页
        3.3.7 金属密封圈压缩与回弹分析第47-49页
        3.3.8 金属密封圈接触状态分析第49页
    3.4 预紧、生产工况井口连接器接触性能分析第49-53页
        3.4.1 预紧工况井口连接器接触性能分析第49-51页
        3.4.2 生产工况井口连接器密封性能分析第51-53页
    3.5 密封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53-59页
        3.5.1 轴向预紧力对井口连接器密封性能影响第53-55页
        3.5.2 材料性能对井口连接器密封性能影响第55-57页
        3.5.3 接触面摩擦系数对井口连接器密封性能影响第57-58页
        3.5.4 内压对井口连接器密封性能影响第58-59页
    3.6 本章小节第59-61页
第4章 完井/修井工况井口连接器接触特性分析及疲劳分析第61-83页
    4.1 引言第61页
    4.2 井口连接器有限元模型第61-64页
        4.2.1 完井/修井工况分析第61-62页
        4.2.2 井口连接器数值模型第62-64页
    4.3 完井/修井工况金属密封圈接触特性分析第64-74页
        4.3.1 不同弯矩金属密封圈接触应力分析第64-66页
        4.3.2 不同弯矩金属密封圈基本接触宽度分析第66-67页
        4.3.3 不同弯矩金属密封圈有效接触宽度分析第67-69页
        4.3.4 不同弯矩金属密封圈接触中心分析第69页
        4.3.5 不同弯矩金属密封圈变形分析第69-71页
        4.3.6 不同弯矩金属密封圈压缩与回弹分析第71-73页
        4.3.7 不同弯矩金属密封圈应力分析第73页
        4.3.8 不同弯矩金属密封圈翘曲变形分析第73-74页
    4.4 完井/修井工况井口接触特性分析第74-77页
        4.4.1 井口毂面力分析第74-76页
        4.4.2 井口变形分析第76页
        4.4.3 井口应力分析第76-77页
    4.5 井口连接器涡激振动疲劳寿命分析第77-81页
        4.5.1 井口连接器疲劳分析方法第77-79页
        4.5.2 井口连接器疲劳模型计算第79-80页
        4.5.3 井口连接器疲劳影响因素分析第80-81页
    4.6 本章小结第81-83页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9-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和谷子作为诱捕作物防除列当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生物炭对旱作春玉米农田水氮运移、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