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基于代谢组学的野大豆(Glycine soja)耐盐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缩略语第6-9页
第一节 前言第9-18页
    1.1 盐胁迫概述第9页
    1.2 野大豆概述第9-10页
    1.3 植物的抗性生理第10-13页
        1.3.1 盐分对植物的胁迫作用第10-11页
        1.3.2 植物的盐害机理第11-12页
        1.3.3 植物耐盐的生理学机制第12-13页
    1.4 野大豆耐盐性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5 代谢组学概述第14-17页
        1.5.1 代谢组的概念第14-15页
        1.5.2 代谢组学的研究技术第15-16页
        1.5.3 代谢组学在植物逆境胁迫研究中的应用第16-17页
    1.6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意义第17-18页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2.1 试验设计第18-19页
        2.1.1 材料培养第18页
        2.1.2 胁迫处理第18-19页
    2.2 生长参数的测定第19页
        2.2.1 生物量的测定第19页
        2.2.2 相对生长率的计算第19页
    2.3 代谢组学分析第19页
        2.3.1 代谢物的提取及衍生化第19页
        2.3.2 代谢物的检测第19页
    2.4 数据分析第19-21页
第三节 盐胁迫对两种生态型野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第21-24页
    3.1 盐胁迫下两种生态型野大豆幼苗生长参数的变化第21-23页
    3.2 讨论第23-24页
第四节 盐胁迫下两种生态型野大豆幼苗叶片代谢组学基础分析第24-29页
    4.1 组成分分析(PCA)及载荷图第24-26页
    4.2 系统聚类分析(HCA)第26-27页
    4.3 讨论第27-29页
第五节 中性盐胁迫下两种生态型野大豆幼苗叶片差异代谢物含量的变化第29-40页
    5.1 TCA循环中间产物相对含量的变化第29-30页
    5.2 可溶性糖相对含量的变化第30-32页
    5.3 氨基酸相对含量的变化第32-33页
    5.4 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变化第33-35页
    5.5 有机酸相对含量的变化第35-38页
    5.6 讨论第38-40页
第六节 碱性盐胁迫下两种生态型野大豆幼苗叶片差异代谢物含量的变化第40-51页
    6.1 TCA循环中间产物相对含量的变化第40-41页
    6.2 可溶性糖相对含量的变化第41-43页
    6.3 氨基酸相对含量的变化第43-45页
    6.4 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变化第45-46页
    6.5 有机酸相对含量的变化第46-49页
    6.6 讨论第49-51页
第七节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致谢第60-61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的情况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拉善西部关键水文地质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立体定位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