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西部关键水文地质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当地现今降水补给假说 | 第15-17页 |
1.2.2 沙漠周边来水假说 | 第17-18页 |
1.2.3 祁连山或青藏高原来水假说 | 第18-19页 |
1.2.4 古代残留地下水假说 | 第19-20页 |
1.2.5 对现有假说的初步评论 | 第20-22页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22-2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3.3 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5-41页 |
2.1 研究区范围及地形地貌 | 第25-28页 |
2.2 气候和水文 | 第28-32页 |
2.3 地层 | 第32-37页 |
2.4 地质构造 | 第37-41页 |
2.4.1 构造盆地 | 第37-39页 |
2.4.2 基底断裂 | 第39-41页 |
第3章 地下水流场的控制性地质因素 | 第41-58页 |
3.1 问题概述 | 第41-42页 |
3.2 巴丹吉林沙漠属于地下水盆地 | 第42-52页 |
3.2.1 勘探调查 | 第42-44页 |
3.2.2 孔隙含水层 | 第44-47页 |
3.2.3 裂隙含水层 | 第47-50页 |
3.2.4 地下水盆地的结构特征 | 第50-52页 |
3.3 研究区断裂的基本情况 | 第52-57页 |
3.3.1 断裂的分布 | 第52-54页 |
3.3.2 断裂的导水条件 | 第54-56页 |
3.3.3 关于前人的推测 | 第56-57页 |
3.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地下水流向 | 第58-73页 |
4.1 问题概述 | 第58-59页 |
4.2 地下水位数据 | 第59-63页 |
4.2.1 民井 | 第60-61页 |
4.2.2 湖泊和泉的水位 | 第61页 |
4.2.3 无水洼地对地下水位的限定 | 第61-62页 |
4.2.4 地面高程数据及误差 | 第62-63页 |
4.3 基于三角网格判定地下水流向 | 第63-66页 |
4.4 基于等水位线图判定地下水流向 | 第66-68页 |
4.5 湖泊对宏观地下水流向的扰动 | 第68-72页 |
4.5.1 湖泊群的影响 | 第68-70页 |
4.5.2 单个湖泊的影响 | 第70-72页 |
4.6 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平衡 | 第73-97页 |
5.1 问题概述 | 第73-74页 |
5.2 区域地下水模型 | 第74-86页 |
5.2.1 边界条件 | 第74-76页 |
5.2.2 地下水流数学模型和模拟工具 | 第76-77页 |
5.2.3 源汇项 | 第77-79页 |
5.2.4 含水介质类型及渗透系数分区 | 第79-81页 |
5.2.5 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 | 第81-86页 |
5.3 情景设计 | 第86-87页 |
5.4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87-96页 |
5.4.1 模拟结果 | 第87-91页 |
5.4.2 水均衡分析 | 第91-93页 |
5.4.3 A情景的极端假设 | 第93-96页 |
5.5 小结 | 第96-97页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第97-99页 |
6.1 结论 | 第97-98页 |
6.2 建议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7页 |
作者简介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