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 1.2 光纤中的SBS及其应用 | 第11-19页 |
| 1.2.1 光纤中的SBS及SBS相位共轭 | 第11-13页 |
| 1.2.2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与光纤中SBS效应的抑制 | 第13-15页 |
| 1.2.3 基于SBS效应的光纤传感器 | 第15-17页 |
| 1.2.4 基于SBS效应的慢光技术 | 第17-18页 |
| 1.2.5 布里渊光纤激光器 | 第18-19页 |
| 1.3 光纤中的SBS光束净化及其发展概况 | 第19-23页 |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2章 光纤理论基础及SBS过程中模间能量传递机制的分析 | 第25-42页 |
| 2.1 引言 | 第25页 |
| 2.2 光纤中的模式与模式耦合 | 第25-32页 |
| 2.3 多模光纤中的模场分布 | 第32-37页 |
| 2.4 多模光纤SBS过程中模间能量传递机制的建立 | 第37-41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3章 多模光纤中三维SBS耦合波方程的建立 | 第42-54页 |
| 3.1 引言 | 第42页 |
| 3.2 光纤中的SBS | 第42-45页 |
| 3.2.1 SBS产生与SBS放大 | 第42-44页 |
| 3.2.2 多模光纤中模间SBS的发生 | 第44-45页 |
| 3.3 多模光纤中声子场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 第45-49页 |
| 3.4 多模光纤中SBS耦合波方程的建立与分析 | 第49-5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4章 多模光纤中SBS光束净化机制的建立与分析 | 第54-70页 |
| 4.1 引言 | 第54页 |
| 4.2 SI光纤中布里渊模间增益的仿真分析 | 第54-60页 |
| 4.3 GI光纤中布里渊模间增益的仿真分析 | 第60-62页 |
| 4.4 多模光纤中发生SBS光束净化和相位共轭效应的物理机制 | 第62-69页 |
| 4.4.1 多模光纤中发生SBS光束净化和相位共轭效应的理论条件 | 第62-64页 |
| 4.4.2 多模光纤中SBS光束净化和相位共轭效应物理机制的分析 | 第64-6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5章 多模光纤中SBS光束净化的实验研究 | 第70-95页 |
| 5.1 引言 | 第70页 |
| 5.2 多模光纤中的SBS产生实验 | 第70-75页 |
| 5.3 多模光纤中的选模激发 | 第75-79页 |
| 5.3.1 GI光纤中的选模激发理论 | 第75-77页 |
| 5.3.2 单模-多模对心熔接法实现的选模激发 | 第77-79页 |
| 5.4 多模光纤中的SBS光束净化 | 第79-85页 |
| 5.5 SBS光束净化中泵浦效率的提高及高效率光束净化的实现 | 第85-88页 |
| 5.6 SBS光束净化应用前景的讨论 | 第88-89页 |
| 5.7 SBS光束净化模型的总结与理论适用性的讨论 | 第89-94页 |
| 5.8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结论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1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12-114页 |
| 致谢 | 第114-115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