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络回应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价值 | 第10-13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政府网络回应概述 | 第18-29页 |
第一节 政府网络回应的内涵 | 第18-22页 |
一、政府网络回应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二、政府网络回应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政府网络回应的相关要素 | 第22-24页 |
一、主体——政府 | 第23页 |
二、客体——民众诉求 | 第23页 |
三、平台——网络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政府网络回应的显著特征 | 第24-26页 |
一、开放性 | 第24页 |
二、即时性 | 第24-25页 |
三、交互性 | 第25页 |
四、便捷性 | 第25-26页 |
第四节 政府网络回应的基本功能 | 第26-27页 |
一、发布权威信息 | 第26页 |
二、化解社会矛盾 | 第26-27页 |
三、塑造政府形象 | 第27页 |
四、提供便捷服务 | 第27页 |
第五节 政府网络回应的主要类型 | 第27-29页 |
一、职能性回应 | 第27-28页 |
二、诉求式回应 | 第28页 |
三、责任性回应 | 第28页 |
四、前瞻性回应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政府网络回应面临的现实困境 | 第29-36页 |
第一节 政府网络回应措施失当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政府网络回应渠道单一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政府网络回应制度缺失 | 第33页 |
第四节 政府网络回应效率低下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政府网络回应困境的成因 | 第36-44页 |
第一节 政府回应意识有待提高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回应主体职责有待明晰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公务人员素养有待提升 | 第39-40页 |
第四节 监督问责机制有待完善 | 第40-41页 |
第五节 政府回应公信力有待增强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改善政府网络回应的对策 | 第44-57页 |
第一节 转变政府官员的行政理念 | 第44-47页 |
第二节 明晰网络回应的责任主体 | 第47-49页 |
第三节 打造畅通的网络回应渠道 | 第49-50页 |
第四节 拓宽政民互动的多元平台 | 第50-54页 |
第五节 完善网络回应的制度建设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