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2-33页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9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9页 |
三、结构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五、重点与难点 | 第31-32页 |
六、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32-33页 |
第一章 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历史、理论和战略审视 | 第33-71页 |
第一节 历史视角:东亚国际体系变迁与日本的角色 | 第33-48页 |
一、东亚国际体系的存在形态及其历史演进 | 第34-37页 |
二、东亚国际体系中日本的身份与身份悖论 | 第37-41页 |
三、联盟与东亚国际体系中日本的战略角色 | 第41-45页 |
四、大国的东亚治理强度与日本的安全模式 | 第45-48页 |
第二节 理论视角:日本地缘政治安全理论解析 | 第48-61页 |
一、日本地缘政治学的形成及其演进 | 第49-52页 |
二、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及其发展 | 第52-54页 |
三、日本地缘政治理论核心概念及其辨析 | 第54-61页 |
第三节 战略轨迹: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历史变迁 | 第61-71页 |
一、延续与断裂: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由战前向战后的转向 | 第61-65页 |
二、依赖与自主: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由冷战向后冷战的转变 | 第65-69页 |
三、渐变与激变:21 世纪初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论争 | 第69-71页 |
第二章 东亚地缘安全环境变迁与日本的战略认知 | 第71-94页 |
第一节 中国崛起与日本的战略忧虑 | 第72-79页 |
一、21 世纪初中国崛起态势评估. | 第72-76页 |
二、日本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忧虑 | 第76-79页 |
第二节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与日本的战略考量 | 第79-86页 |
一、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 第79-83页 |
二、日本对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考量 | 第83-86页 |
第三节 东亚地区纷争与日本的战略选择 | 第86-94页 |
一、东亚合作路径之争与日本的战略选择 | 第86-88页 |
二、钓鱼岛主权争端与日本的战略选择 | 第88-90页 |
三、南海问题与日本的战略选择 | 第90-94页 |
第三章 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目标、原则与手段 | 第94-127页 |
第一节 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总体目标 | 第95-107页 |
一、国家利益与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目标 | 第95-97页 |
二、威胁认识与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目标 | 第97-101页 |
三、盟国需求与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目标 | 第101-104页 |
四、未来安全需求与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目标 | 第104-107页 |
第二节 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指导原则 | 第107-116页 |
一、“吉田主义”与“一国和平主义”原则 | 第108-109页 |
二、“威胁基础”转向“能力基础”的安全战略原则 | 第109-111页 |
三、“安倍主义”与“积极的和平主义”原则 | 第111-116页 |
第三节 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战略手段 | 第116-127页 |
一、日本东亚战略手段的“平衡”与“失调” | 第117-119页 |
二、综合安全保障与综合性的战略手段 | 第119-122页 |
三、国家安全战略与统合性安全手段 | 第122-127页 |
第四章 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战略设计 | 第127-164页 |
第一节 国内基础:安全法制突破与防卫态势的转型 | 第127-136页 |
一、安全法制突破:从安保法到新安保法 | 第128-132页 |
二、防卫态势的转型:从消极性防御向进攻性防御 | 第132-136页 |
第二节 双边同盟:日美同盟强化与防卫合作新方针 | 第136-145页 |
一、日美同盟的强化:重新定义在东亚安全中地位 | 第136-141页 |
二、防卫合作新指针:日美军事一体化的新路线图 | 第141-145页 |
第三节 多边架构:准联盟的扩展与菱形安全共同体 | 第145-156页 |
一、准联盟的扩展:日本与韩、澳、印的多边合作 | 第146-152页 |
二、菱形安全共同体:“亚洲版北约”的雏形 | 第152-156页 |
第四节 机制整合:地区安全体制结构与TPP的构建 | 第156-164页 |
一、“地区安全体制结构”与东亚安全 | 第156-158页 |
二、日本构建东亚“地区安全体制结构”的基本形态 | 第158-160页 |
三、TPP与日本“东亚地区安全体制结构”的塑造 | 第160-164页 |
第五章 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未来走向 | 第164-186页 |
第一节 战略回归:富国强兵与地缘战略地位的重构 | 第164-172页 |
一、日本在东亚地缘战略地位的重构 | 第164-168页 |
二、日本东亚地区主导权谋求的战略基石 | 第168-172页 |
第二节 战略转向:依附强者与地缘战略角色的重塑 | 第172-178页 |
一、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基轴的再稳固 | 第172-175页 |
二、日本东亚地缘战略角色的重塑 | 第175-178页 |
第三节 战略整合:“两面下注”与地缘战略空间的拓展 | 第178-186页 |
一、日本对华“两面下注”政策的内涵 | 第179-180页 |
二、日本采取对华“两面下注”政策的动因 | 第180-184页 |
三、日本对华“两面下注”政策的未来走向 | 第184-186页 |
第六章 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影响及中国的战略应对 | 第186-225页 |
第一节 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基本特征与战略效能 | 第186-200页 |
一、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基本特征 | 第187-195页 |
二、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战略效能 | 第195-200页 |
第二节 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战略制约与战略困境 | 第200-215页 |
一、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战略制约 | 第201-208页 |
二、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战略困境 | 第208-215页 |
第三节 中国对日本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战略应对 | 第215-225页 |
一、中国崛起层面 | 第216-218页 |
二、中日关系层面 | 第218-219页 |
三、东亚地区层面 | 第219-221页 |
四、国际体系层面 | 第221-225页 |
结论 | 第225-2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28-239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239-240页 |
后记 | 第240-2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