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运动会志愿服务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 运动会志愿服务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志愿者 | 第18-19页 |
2.1.2 省运会志愿者 | 第19页 |
2.1.3 志愿服务 | 第19页 |
2.2 大学生志愿者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参与动机与人的精神面的发展理论 | 第20页 |
2.2.3 非营利组织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志愿者管理情况与主观态度分析 | 第21-33页 |
3.1 第十四届省运会志愿者服务概况 | 第22页 |
3.2 第十四届省运会志愿者管理制度分析 | 第22-29页 |
3.2.1 管理架构 | 第22-24页 |
3.2.2 工作流程 | 第24-25页 |
3.2.3 志愿者管理机制 | 第25-29页 |
3.3 志愿者主观态度分析 | 第29-33页 |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29-31页 |
3.3.2 省运会志愿者参与动机调查情况 | 第31-32页 |
3.3.3 省运会志愿者的管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情况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志愿者的管理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 第33-44页 |
4.1 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志愿者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3-42页 |
4.1.1 管理工作压力繁重,沟通渠道不顺畅 | 第33-34页 |
4.1.2 招募和遴选方式不当 | 第34-35页 |
4.1.3 缺少规范的培训与配置机制 | 第35-40页 |
4.1.4 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 第40-42页 |
4.2 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志愿者的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2-44页 |
4.2.1 省运会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存在较强的行政色彩 | 第42页 |
4.2.2 省运会志愿者组织管理建设不足,各环节不能有机统一 | 第42-43页 |
4.2.3 缺乏对志愿服务意识方面的培养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志愿者的管理问题启示 | 第44-52页 |
5.1 完善省运会志愿者组织管理模式 | 第44-47页 |
5.1.1 建立与营造良好的社会化氛围 | 第44-45页 |
5.1.2 完善志愿者的管理模式 | 第45-47页 |
5.2 科学有序地招募志愿者 | 第47-49页 |
5.2.1 加强录用的考核测试力度 | 第47页 |
5.2.2 拓宽招募渠道直接参与遴选 | 第47-48页 |
5.2.3 充分发挥多面的培训,与甄别相结合 | 第48-49页 |
5.3 建立有效的志愿者激励保障机制 | 第49-52页 |
5.3.1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 第50-51页 |
5.3.2 加大内部激励与负激励的力度 | 第51页 |
5.3.3 物质的激励保障要坚持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61页 |
附录一 关于大学生志愿者在省运会中服务情况调查问卷 | 第56-59页 |
附录二 省运会志愿者访谈提纲 | 第59-60页 |
附录三 省运会志愿者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