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的依据 | 第12-15页 |
1.2.1 理论依据 | 第12-15页 |
1.2.2 现实依据 | 第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1.3.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1.3.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3.3 简单述评 | 第20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铜山区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的现状 | 第22-28页 |
2.1 铜山区秸秆利用的现状 | 第22-23页 |
2.1.1 铜山区秸秆资源概况 | 第22页 |
2.1.2 铜山区秸秆资源利用状况 | 第22-23页 |
2.2 铜山区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2.2.1 萌芽阶段 | 第24页 |
2.2.2 起步阶段 | 第24页 |
2.2.3 发展阶段 | 第24-25页 |
2.3 铜山区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 | 第25-26页 |
2.3.1 宣传引导政策 | 第25页 |
2.3.2 财政补贴政策 | 第25页 |
2.3.3 金融扶持政策 | 第25页 |
2.3.4 税收减免政策 | 第25-26页 |
2.3.5 技术推广政策 | 第26页 |
2.3.6 收集储运政策 | 第26页 |
2.4 铜山区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的成效 | 第26-28页 |
2.4.1 增强了社会和生态效益 | 第26-27页 |
2.4.2 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程度 | 第27页 |
2.4.3 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铜山区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3.1 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 第28页 |
3.2 金融信贷支持政策不灵活 | 第28-29页 |
3.3 科技创新支持政策作用不明显 | 第29页 |
3.4 市场支持政策不完善 | 第29-30页 |
3.5 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农业发达国家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 第31-37页 |
4.1 农业发达国家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的经验 | 第31-35页 |
4.1.1 财政扶持政策 | 第31-32页 |
4.1.2 税收与信贷优惠政策 | 第32页 |
4.1.3 科技研发与技术投入 | 第32-33页 |
4.1.4 秸秆综合利用法律法规 | 第33-34页 |
4.1.5 较完备的秸秆交易市场 | 第34-35页 |
4.2 农业发达国家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的启示 | 第35-37页 |
4.2.1 要加大政府的扶持补贴力度 | 第35页 |
4.2.2 要实施配套的财税优惠政策 | 第35页 |
4.2.3 要大力推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 第35-36页 |
4.2.4 要完善和制定有关法律法规 | 第36页 |
4.2.5 要建立和健全秸秆的交易市场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完善铜山区的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 | 第37-43页 |
5.1 秸秆综合利用的财政支持政策完善 | 第37-38页 |
5.1.1 设立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制度 | 第37页 |
5.1.2 加大区财政的支持补贴力度 | 第37-38页 |
5.1.3 通过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 第38页 |
5.2 秸秆综合利用的金融信贷支持政策完善 | 第38-40页 |
5.2.1 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 第38-39页 |
5.2.2 信贷市场规范化 | 第39页 |
5.2.3 融资主体多元化 | 第39-40页 |
5.3 秸秆综合利用的科技支持政策完善 | 第40-41页 |
5.3.1 加大科研力度 | 第40页 |
5.3.2 加强技术推广 | 第40页 |
5.3.3 完善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 第40-41页 |
5.4 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支持政策完善 | 第41-42页 |
5.4.1 将秸秆的综合利用纳入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 第41页 |
5.4.2 大力发挥中介服务组织作用 | 第41页 |
5.4.3 扶持龙头企业,健全秸秆利用产业体系 | 第41-42页 |
5.5 秸秆综合利用的法规条例支持完善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