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4.1 本文创新 | 第15页 |
1.4.2 本文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理论与实践基础 | 第16-21页 |
2.1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2.1.1 被征地农民 | 第16页 |
2.1.2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 | 第16-17页 |
2.1.3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7页 |
2.1.4 土地换保障理论 | 第17-18页 |
2.2 国内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实践模式及经验启示 | 第18-21页 |
2.2.1 浙江省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主要做法 | 第18页 |
2.2.2 广东省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主要做法 | 第18-19页 |
2.2.3 成都市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主要做法 | 第19页 |
2.2.4 浙江、广东、成都三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的经验启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新立街道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分析 | 第21-31页 |
3.1 新立街道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3.1.1 新立街道概况 | 第21页 |
3.1.2 新立街道城市化建设概况 | 第21页 |
3.1.3 新立街道征地安置补偿的制度安排 | 第21-22页 |
3.2 新立街道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形势分析 | 第22-23页 |
3.2.1 新立街道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优势 | 第22页 |
3.2.2 新立街道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劣势 | 第22-23页 |
3.3 新立街道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施情况 | 第23-29页 |
3.3.1 新立街道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政策背景 | 第23-25页 |
3.3.2 新立街道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资金使用管理 | 第25-26页 |
3.3.3 新立街道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参保情况 | 第26-29页 |
3.4 新立街道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主要做法 | 第29-31页 |
3.4.1 高度重视,统筹谋划推进落实 | 第29页 |
3.4.2 保障资金,多方筹措及时到位 | 第29页 |
3.4.3 结合实际,实行整体参保分步实施 | 第29-30页 |
3.4.4 严格程序,依法依规落实相关手续 | 第30页 |
3.4.5 深入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新立街道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44页 |
4.1 新立街道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社会调查 | 第31-39页 |
4.1.1 调查目的 | 第31页 |
4.1.2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4.1.3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 第32-39页 |
4.2 新立街道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存在问题 | 第39-42页 |
4.2.1 普遍存在参保进度缓慢的问题 | 第39-40页 |
4.2.2 政策差异导致养老待遇不平衡 | 第40-41页 |
4.2.3 经办机构参保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 第41页 |
4.2.4 部分村民对养老保障认识狭隘 | 第41-42页 |
4.3 新立街道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4页 |
4.3.1 早期征地安置补偿程序不健全 | 第42页 |
4.3.2 转型发展阶段资金保障难落实 | 第42-43页 |
4.3.3 现行养老安置政策制约整体参保 | 第43页 |
4.3.4 被征地农民养老制度发展滞后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完善新立街道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对策建议 | 第44-51页 |
5.1 强化政府的财政保障责任 | 第44-46页 |
5.1.1 提高政府财政保障的统筹层级 | 第44页 |
5.1.2 明确用地单位支付社会成本的职责 | 第44-45页 |
5.1.3 积极探索多元化保障资金筹集方式 | 第45-46页 |
5.2 提高政策规定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 第46-47页 |
5.2.1 完善待遇调整机制,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 第46页 |
5.2.2 优化衔接制度,增强政策的公平性 | 第46-47页 |
5.2.3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政策设计的灵活性 | 第47页 |
5.3 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创新性 | 第47-49页 |
5.3.1 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在参保实施过程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 第47-48页 |
5.3.2 对新增到龄人员实行常态化参保办法 | 第48页 |
5.3.3 鼓励有条件的村民自行参加城职养老保险 | 第48-49页 |
5.4 建立完善养老保障辅助手段 | 第49-51页 |
5.4.1 建立就业参保联动机制 | 第49页 |
5.4.2 统筹设置社区养新载体 | 第49页 |
5.4.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