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论文--世界各国博物馆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镇江博物馆教育能力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博物馆教育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教育生态学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二章 解读博物馆教育能力与教育生态学第14-25页
    2.1 解读博物馆教育能力第14-18页
        2.1.1 教育五要素的组成第14-16页
        2.1.2 博物馆教育能力的内部构成要素第16-18页
        2.1.3 博物馆教育能力的外部影响因素第18页
    2.2 解读教育生态学第18-22页
        2.2.1 教育生态学相关概念第18-21页
        2.2.2 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第21-22页
    2.3 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可行性分析第22-25页
        2.3.1 引入教育生态系统的必要性和适宜性第22-23页
        2.3.2 博物馆教育生态系统模型构建第23-25页
第三章 镇江博物馆教育能力研究方案说明第25-47页
    3.1 镇江博物馆教育能力研究方案设计第25-29页
        3.1.1 镇江博物馆教育生态宏观系统方案第26页
        3.1.2 镇江博物馆教育生态中观系统方案第26页
        3.1.3 镇江博物馆教育生态微观系统方案第26-29页
    3.2 镇江博物馆教育能力研究方案变量解释第29-47页
        3.2.1 镇江博物馆宏观系统研究变量第29页
        3.2.2 镇江博物馆中观系统研究变量第29页
        3.2.3 镇江博物馆微观系统研究变量第29-47页
第四章 镇江博物馆教育能力现状解析第47-94页
    4.1 镇江博物馆教育生态宏观系统现状第47-59页
        4.1.1 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第47-50页
        4.1.2 区域政治文化环境第50-53页
        4.1.3 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第53-56页
        4.1.4 区域旅游交通环境第56-59页
    4.2 镇江博物馆教育生态中观系统现状第59-64页
        4.2.1 公共文化单位第59-62页
        4.2.2 各级学校教育机构第62-63页
        4.2.3 企事业单位与其他部门第63页
        4.2.4 城市社区与村镇第63-64页
    4.3 镇江博物馆教育生态微观系统现状第64-94页
        4.3.1 教育者第64-77页
        4.3.2 受教育者第77-84页
        4.3.3 教育内容第84-88页
        4.3.4 教育方法第88-91页
        4.3.5 教育环境第91-94页
第五章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提升镇江博物馆教育能力的对策研究第94-101页
    5.1 立足镇江博物馆教育生态宏观系统整体环境第94-95页
        5.1.1 认真衡量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差异第94页
        5.1.2 善加利用区域政治文化环境优势第94-95页
        5.1.3 准确参照区域人口资源环境背景第95页
        5.1.4 充分把握区域旅游交通环境资源第95页
    5.2 加强镇江博物馆教育生态中观系统内部交流第95-96页
        5.2.1 促进与公共文化单位互惠共进第95页
        5.2.2 加强与各级学校教育机构积极合作第95-96页
        5.2.3 强化与企事业单位相互协作第96页
        5.2.4 深化与城市社区及村镇宣传交流第96页
    5.3 提升镇江博物馆教育生态微观系统自身条件第96-101页
        5.3.1 丰富镇江博物馆教育内容第96-98页
        5.3.2 拓展镇江博物馆教育方法第98-99页
        5.3.3 改善镇江博物馆教育环境第99页
        5.3.4 提升镇江博物馆教育者能力第99-100页
        5.3.5 吸引镇江博物馆受教育者关注第100-101页
总结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附录第106-130页
致谢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组合中药分子化学”设计、合成的小分子及其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研究
下一篇:灯泡贯流式水轮机内部流动特征及压力脉动数值模拟